-
小庙-袁梅-观摩视频案例反思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两只鸟蛋》第一课时观后体会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在校课题组的安排下,观看了这一课的教学视频,受益匪浅。- 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一开始以一个动画来引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大家对鸟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着出示课题,指导认识“蛋”字,然后进入了解课文中,自然流畅。 - 生字教学扎实,方法多样。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老师在教学时给孩子们更多的交流空间,让生当小老师领读,集体认读,分析自己的认字方法等,课堂上学生们非常踊跃,识字方法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们的能力得以训练。
-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这就要靠老师的引导或用激励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文本,设定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能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环节,进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这位老师在写话前,给学生放了一段动画,学生边看边想:树上的鸟蛋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们结合画面想象丰富,根据老师提供的部分词语来写话,写出的片段更是感人。由此可见,老师设计的支架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
-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观后体会
《从现在开始》整篇课文富有童趣,故事情节比较吸引小朋友。课文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该老师在教学时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里,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谐相处的道理。本人在观看之后,收获颇多: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老师能根据新课标、根据学生挖掘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通过表演、朗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课文蕴含的思想。如:讲到猫头鹰发号施令时,请小朋友设身处地地想象假如自己是森林里的某种小动物,如果猫头鹰叫你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你愿意吗?然后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他们说:“像我们刚才那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叫——议论纷纷。”用同样方法指导的还有“叫苦连天”等词,这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释词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通过多种渠道,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
本文词语丰富,老师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认读词语,大家方法多样,学习兴致高涨;同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常用的词句。如在学习“神气极了”的时候,师导:你还接触过这样的词语吗?生说出了:高兴极了、伤心极了、难过极了等等。这样的词不仅会说,还会运用,这让我学到很多。
三、围绕情感主线,渗透情感目标。
教学中老师抓住儿童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浓郁的童话情景中。例如:在课堂上走到学生旁边问:小兔你是怎么欢呼的,小马你来说说看……仿佛课堂上的学生都成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这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会感受到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从神气、激动、担心这一情感主线,让我们每个人感觉到尊重别人,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在课的结尾自然延伸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互相尊重。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视频观感
在《惊弓之鸟》这节课中,老师努力构建学习型课堂,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有充足的空间去思考,使每位学生都有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基本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体现了学习型课堂的几个特色:
一开始,老师由一个故事引入:意思是树上有十只鸟,被猎人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这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神经。对更羸的认识时,孩子们对“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的理解非常到位。老师先让孩子来说说“你认为什么人可以被称为‘能手’”;再说说“‘射箭能手’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射箭能手’”;接着说说“你怎么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这又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最后说说“现在让你来读这个句子,你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孩子们有的说“佩服”,有的说“赞叹”,有的说“神往”……),对简单一句话的学习,老师带领着孩子们由“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层层递进理解句子,并在这当中“连线”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用上合适的成语来说一说),孩子们轻松自如地领会句子并顺利产生对更羸的佩服之情,感情朗读的训练也跟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词教学有特色。孩子们根据要求自学全文,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把有关句子划一划。交流反馈后发现“更羸”的“更”易读成“gèng”,“弦”易读成“xuán”,老师马上纠正让生能正确认读,尤其是“更”都习惯于读第四声,老师给予反复订正,效果不错。另外学生在汇报时能结合文中语境来理解词语,很棒。如“孤单失群”,还有对于文中出现的难点字,老师在生生交流中都进行了相机指导,自然灵活。阅读和写话设计符合学生特点,难易结合,让课本知识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写话的设计有训练了学生对文中词语的运用,真是一举多得。
-
<雷雨>第一课时视频观感
《雷雨》这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感知雷雨的景象,老师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学生读课文前,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二、以生为主,互助学习。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老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或提出已读懂的问题考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一起来解答,达到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最后交流对字词的学习情况,就是写字指导,老师也显得特轻松。
三、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老师让学生仔细读雨后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后美景画出来,在描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总的来说这一节课的教学,老师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对于我来说,观看过后,有许多学习的地方。
-
-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老师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