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曲》《第2课时)_导学案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16 绝招 导学案 白  芒小学
	 六年级上册  语文跨越式课堂导学案 芒小学
	 六年级上册  语文跨越式课堂导学案第26课 月光曲(第2课时) 设计者:侯悦 第18周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学 案 教 案 课中探究: - 复习导入 
 - 复习词语 
- 回顾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二. 重点品读 1.自主阅读 自由朗读课文第9段,边读边思考: ①. 听到《月光曲》,兄妹俩联想到了几幅画面?每幅画面都描绘了哪些景色?从中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划下来,并在旁作批注。 ②. 用横线划出文段中实实在在的事物描写,用波浪线划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 小组讨论 - 汇报展示 
 ①三幅画面(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风卷巨浪 波涛汹涌) ②品画面品词句 ③根据画面猜想旋律节奏(高昂激荡 轻柔舒缓 刚健明快 低沉忧伤) ④欣赏乐曲,想象画面 ⑤分辨写实和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三.深入理解 联系上下文,贝多芬创作的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而来? (有感于知音 寄情于月光) 
 四.拓展阅读 阅读跨越式阅读材料第152页—157页。 必读: 由音乐作品引起和激发丰富联想和想象的片段 152页 选读: 1.著名作家叙事中运用联想、想象方法的片段或文章 153-154页 2.生活中音乐带给人热情、力量、震撼的段落或篇章 155-157页 
 五 尝试联想 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音乐的魅力; 2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悟联想的妙处,并尝试运用联想的写作手法去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音乐的魅力; 2、运用联想的写作手法去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品读 三. 深入理解 四. 拓展阅读 五. 尝试联想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想象
- 阅读
- 课时
- 学案
- 画面
- 体会
- 音乐
- 联想
- 事物
- 表现
- 意境
- doc
- 月光曲
 
- 
				
				加入的知识群: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