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磡小学刘湖湘《画风》第二课时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15 《画风》第二课时 15 《画风》第二课时 大磡小学 刘湖湘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画风》,认识了三个新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课件出示:陈 艺 丹 宋 涛 赵)学生认读。 二、学习课文 1.想不想看看三位好朋友是怎么画风的? 2.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三幅作品,但是找不到主人了,你能帮帮老师吗?(课件出示3幅画) 3.生自读课文2—8自然段,找到画的主人。 三、精读课文 1.相机出示(生说到哪一幅就讲哪一幅) 2.一面旗子正飘扬在风中。(课件)赵小艺的画 (1)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风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旗子飘 风车转) (2)那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内容再美美地读一遍(齐读、动作识记) (3)师: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赵小艺说:“我能!”——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4)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加上神态描写,能让句子更生动。 (5)你从这“眨眨眼睛、想了想”体会到什么?(赵小艺爱动脑筋) (6)谁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__吹_______,风儿藏在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话(课件出示) 3.你们现在想看谁的画?(相机出示) (1)出示陈丹的画。(课件) (2)你来说说这幅画,你感受到风了吗?用“风来了,风把______吹______,风儿藏在______。”来练习说话。(板书:小树弯) (3)喜欢这幅画的同学请你们来读读。(加上动作) 4.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宋涛的画。 (1)出示宋涛的画,(课件出示)请学生来说说。 (2)是呀!大家都画太阳,那我就要与众不同一些,我要画上斜斜的雨丝里。(板书:雨丝斜) 学生说宋涛的这幅画里风儿藏在哪里?用上面的句式说,不给例句,让学生理解记忆。 - 齐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理解:斜斜的雨丝。 
 5.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 师总结:看着图上的几幅画,仿佛显得更加美了,因为他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角色,去体验他们的智慧。 6. 师:同学们最喜欢课文中的谁呢?(生自由发言) 
 7.分角色朗读课文。8.同学们读的真美,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为这三幅画配上小诗,愿意读一读吗? 风把旗子吹飘了,风儿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风把风车吹转了,风儿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把小树吹弯了,风儿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把雨丝吹斜了,风儿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四、拓展阅读。 是啊!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一起去朗读与本课有关的文章吧! 必读篇目《比画风》《冬天的风》《风的味道》 选读篇目《风声》《聪明的牧童》 五、拓展写话。 1.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刚才在我们的阅读中声音、气味与风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 2.学生一边画,一边配上文字。(可以画风,也可以画声音或者气味。) 3.评析作品 -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爱动脑筋 风车转 陈 丹 小树弯 积极思考 宋 涛 雨丝斜 有创意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风儿
- 雨丝
- 课时
- 藏在
- 课件
- 出示
- 第二
- 学生
- 旗子
- 课文
- doc
- 小学
- 画风
- 这幅
 
- 
				
				加入的知识群: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