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语文课堂的预设更精彩——例谈语文课程教学问题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让语文课堂的预设更精彩————————例谈语文课程教学问题设计
让语文课堂的预设更精彩
——例谈语文课程教学问题设计
李 玲
(洛阳市河洛中学,河南洛阳 471003)
摘 要:针对当前教学问题设计的顽疾,从知识性问题设计、生成性问题设计、探究性问题设计三个层 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例为出发点,畅谈如何优化问题设计,让预设问题在动 态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课文课堂预设 知识性问题 生成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 层级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68-02
作者简介:李玲(1973—),女,河南洛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 教师,河南洛阳市河洛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
正文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新课程 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问题设计上进行着 不懈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审视十年 艰辛之旅,我们会发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 学问题设计依然存在着一些瑕疵,甚至是顽疾。比 如教学问题设计的随意性、教学问题设计的浅显 化、低效化,教学问题设计的去语文化等。解决教学 问题的过程就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因此问题设计的 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要想使学生“快速有效 地掌握本民族语言”,我们就必须祛除问题设计的 顽疾,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优化问题设计。
-
一、知识性问题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 系统和完整”,现行教材也对语文知识作淡化处理,在 此大语境下,语文知识教学基本不再被纳入教学视 野。然而,语文知识教学缺失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非 但没有多少提高,反而不如旧的教学要求下培养出的 学生”。面对这种困境,王荣生组织编写了一套“新视 点”语文知识专题教程,以期弥补知识的不足。但在教 学实践中,不可能单独使用这种“纯知识”教程,而放 弃“文选”教材。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 文本所蕴藏的语文知识,系统地设计知识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就是教师在预设问题时,根据文 本特点,有计划地挖掘教材文本中所蕴藏的语文知 识(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 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从而设计出既 能传授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
笔者在《羚羊木雕》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 一个教学环节:
1.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被迫把 送了人的羚羊木雕要回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具体 情节是什么? A.追问起羚羊木雕的下落,可“我”已经送给好 朋友万芳了。 B.“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 C.爸、妈妈逼着“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 D.虽然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了“我”,并谅解了 “我”,可“我”很痛苦伤心。
2.请以时间顺序对这些情节重新排列,同时比 较和原文的不同之处,并且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 因是作者运用了插叙的写法。
3.谈谈这种写法对课文的内容、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等所起的作用。
这个教学设计以课文为依托,在讲解中贯穿着 “插叙”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既学习了文本,又学 习了语文知识,同时也避免了以往语文知识教学枯燥 无味的弊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始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面对淡化语文 知识的新课程教材,教师要反复“玩味”教材,系统地 挖掘出蕴藏在文本之中的语文知识,并以问题的形式 将知识源源不断地呈现给学生,传授给学生,为学生 语文素养的大厦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
二、生成性问题设计
生成性问题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文本所预设的问 题,能够发散学生思维,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 话,根据储备知识,获得新的知识,根据生活经历,获 取新的情感体验。生成性问题设计可以从文本内容、 情感、人物形象角度进行设计,也可以从语言、结构等 角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生成性的问题,通常潜在或 显在地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提示。
比如《看云识天气》一课,由于云的分类繁多,容 易使教学过程零乱无序,也容易使学生学习起来乏味 无趣。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在对课文进行认真细密的 解读后发现,可以用题目“看云识天气”这个句子来贯 穿教学。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 一个“主问题”——“看 云识 天气”,以 此句式让学生进行造句比赛。这个句式对学生有很 大启发,很快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说 看卷云识晴朗的天气,有的说看积云识温和的天 气,有的说看卷层云识阴冷的天气,有的说看雨层 云识雨雪天气,有的说看积雨云识暴风雨天气,有 的说看晕识风雨天气……在这节课上,笔者通过 “看 云识 天气”这个句式精彩有效地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同时,由于本节课一直处于学 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 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和语 言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生成性”的问 题设计,引领个体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对话,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从学生 富有个性色彩的回答中就可见一斑。而要设计出生成 性问题,就必须“研读教材”,读出文本的内蕴美,读出 文本的语言美,读出文本的结构美。
-
三、探究性问题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阅读,但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生活感悟远没有达到进 行“探究性”阅读的自由阶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设计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 生学会“探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就是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 础上,依据文本或整合相关资料,设计出让学生经过 思考,得出具有特征性、规律性结论的问题设计。
比如在《风筝》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 个问题:“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深 入研读课文,理清“我”的情感变化。经过认真的探究, 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是一个疼爱弟弟、对弟弟 负责的人——毁坏弟弟的风筝正是希望他有出息; “我”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思想的人——认真 阅读外国讲述儿童的书;“我”是一个勇于反省、承认 错误的人——向弟弟道歉。设计这个探究性问题的目 的是通过探究“我”是什么样的人来分析这篇文章的 多重主旨。这样,学生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还乐于接 受,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积极踊跃。
在课堂上,探究性问题的结论不仅仅通过生生 对话和师生对话展示出来,还可以以读写结合的方 式展示出来。探究性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研究”能力、探索精神。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 师要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妙的探究性问题。
以上感悟,是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角度进行 问题设计的横向思考。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文本的 教学问题设计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以一环扣一 环的问题群形式出现,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有 纵向思考,即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层级性,尽量适合 不同层次、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课例设计应注意 遵循以下规律:从基本知识积累到基本内容的理 解,再到基本写法的欣赏,从简单到复杂。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套学习写景抒情 古诗的一般教学模式,即第一,用现代汉语翻译诗 句,要求做到文从字顺,押韵;第二,用现代汉语改 写古诗,要求不脱离诗歌内涵;第三,鉴赏诗歌,要 求从内容、情感、语言等角度完成对诗歌的欣赏、评 价。这样学习写景抒情古诗,就充分照顾到了不同 层级的学生,而且在课堂上也屡试不爽。
可见,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从纵、横两个方面 进行思考,才能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编辑:李小叶)
-
-
- 标签:
- 修改
- 段落
- 标题
- 默认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