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小庙-袁梅-情境创设学习心得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精华摘录

          寓言故事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往往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学生喜欢看寓言故事,看完以后,你让他说出个道理来,却又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把握、感悟道理且说得头头是道。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感悟,就应创设情境,活化教材,在语言训练的同时,得到思维训练的强化,得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留有空间的,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空间进行挖掘、拓展,从深度、广度上拓开学生的视野,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放飞想象,尽情表达。“跨越式”发展实验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也是学生让想象飞翔的天空。教师结合课文,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这舞台上演绎自我、展示才华,从中受到启示,提升自我。(摘录《 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倡导教师要创造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爱其所爱,恨其所恨,通过语言将作者的喜、悲、热情、冷淡、追求、向往等等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进入文意内容的境界[4]。( 摘录《 浅谈生活化情境在跨越式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 理论学习心得

               近段时间,本人学习了相关的情境创设理论文章及课堂优化设计,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完全是预设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 只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在非网络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更应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把教材和生活结合起来,在语言运用中培养他们的素养,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本次学习的体会主要如下:

    一、情境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融洽;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课时,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体会荷塘的美景,除让学生抓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品读感悟外,我出示许多荷花图片,当这些美丽图片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图文结合,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情朗读达到了极致,同时我又结合当时的画面让生模仿想象----假如自己是其中一朵荷花,你会有何表现呢?这样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让生领略了荷塘的美景。

    二、情境教学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由此,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情景,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学习《惊弓之鸟》 一课,学生一接触课题,就能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来学习,比较简洁,然后围绕主问题“更羸是怎么知道的呢?” 来寻找原因,大家通过交流、读文,学习课文重点段,对更羸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品格熏陶顺畅自然。     

    三、情境教学可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易于迷茫的地方,解决好教学中的难点,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时,重点是要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老师及时出示课件,通过图片对比,大家就对课文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有精心的设计,恰当的运用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的同时体验到语文课独特乐趣,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 教研收获与小结

          这学期,我有幸与老师们一起继续接受北师大专家们的指导,进行跨越式课堂的探讨,尽管时间很紧,我们还是在忙碌中观看优秀案例视频,撰写反思笔记,聆听专家教诲,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教学活动。在不断学习中,调节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现在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有很高的驾驭课堂能力。透过教学视频,可见每位老师课前都付出了很多汗水,他们能够把文本的中心把握住,然后有条不紊地带着学生去学文、读文、演文,思路流畅,阅读与写话都与文本主题紧密结合,这些并非一日之功。今后我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要把课堂当作自己生命延续的主要场所; 另外,还要充分备课,从整体着眼,只有整体把握得准,重点把握得好,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相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是在一些细微末节上琢磨,就会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不知所云;同时还要在教法选用上做文章,因为教法的运用与教材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在对教材的精研深钻的基础上去讲求教法的多样化,这样教学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上课效果才能好。
            二、情境创设讲究技巧。新课程标准指出:“情境创设应该给学生提供出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涵语文素养。作为教师还应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及时生成问题材料。因此,创设情境必须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次的优秀案例中,我感受每位老师的情境设计巧到好处,在课堂学习中起到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心理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作用。如:黄老师在《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中,通过分组、汇报交流的方式来学文,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又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同时老师只要检查学生的汇报情况,并相机进行重点指导即可,不必花费口舌,一个人唱独角戏来分解课文,这样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广,这是我们可借鉴之处。
            总之,上好一节语文课,老师必须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而 情境的创设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研究,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共同探讨,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

    • 标签:
    • 学习
    • 教学
    • 学生
    • 情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