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件 五年语文一单元教学设计_刁首凤 2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主备人:刁首凤 单元主题走进西部 单元概述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 学习者特征分析

     

    情感目标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 第一单元 教学规划

     

    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主题,编写了两精读课文《草原》和《白杨》,两篇略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丝绸之路》以及日积月累中两首古诗《浪淘沙》和《凉州词》,让学生了解西部的风土人情及古今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建设西部的愿望和情感。

    认知目标

    要求会认43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掌握四篇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精略课文”的对比阅读能围绕“主题”概括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和搜集资料,对西部有所了解,有所关注。

    第一部分       

    《草原》+《丝绸之路》加积累的《浪淘沙》《凉州词》(3课时),达成“会写14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了解西部的风土人情”的认知目标。达成“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感情目标。

    第二部分

    《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3课时),落实认知目标:“会认2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围绕“激发学生建设西部的意愿”的情感目标进行“精略结合”的对比阅读“概括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训练。

    第三部分

    主题阅读+口语交际(2课时)。突出:搜集资料的认知目标、单元主题的情感目标的结合。深刻感知“单元主题”的表达方法。

    主题写作(2课时)《给西部小朋友写封信》

     

    • 第一部分《草原》+《丝绸之路》

     

     

     

    • 教材分析

    《草原》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 总目标

     

    知识能力: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西部的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资源准备

    课件、拓展阅读资源

    第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识字,拓展课文背景知识,理清《草原》的框架,学习《草原》1自然段。重在基础知识。

    •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3

    1.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来进一步了解它。

    二、检查预习:6

    1.检查生字

    2.交流多音字

    3.指导写字

    4.指导写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4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7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第二课时目标

    “精略结合”讲解课文,进行“主题挖掘”,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感情。重在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1

    二、精读课文,挖掘主题1

    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三、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学习《丝绸之路》

    1.出示学习目标

    2.自学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目标

    主题阅读和展示搜集的资料,准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在习作:“仿照《草原》第一自然段介绍“西部的一处风景”,进一步落实“热爱西部情感目标”。

    重在学习写作技巧。

    •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写法:草原》、《丝绸之路》分别写什么?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 拓展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作者的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标记一下自己感受好的内容。阅读后自荐交流。

    三、写作:

    以“了解西部”为主题,写一写和西部有关的事或人或景。

    板书设计

    草 原

    (移步换景)

    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

    蒙汉情深

    教学反思

     

     

     

    • 第二部分 《白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材分析

    《白杨》这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会认2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积累有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通品读感悟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2.通过理解爸爸的话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采取小组合作的自学形式,读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学完两篇课文后:总结感悟《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选材和表达上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建设着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培养学生对西部建设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品读感悟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通过理解爸爸的话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资源准备

    课件

    • 第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识字,拓展课文背景知识,理清《白杨》的框架,学习《白杨》1——3自然段。重在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1. 看视频导入 2

    1.观看西部贫困的农村生活,需要建设的道路,荒凉的大沙漠的白杨树........

    2.谈感受

    师: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5

    1.检查词语

    2.检查生字

    3.交流多音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2

    1.分自然段朗读,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什么?

    2.汇报交流:

    理清文脉:

    谈杨树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1——12

    借白杨 表明志向和心愿。(13——16

    1. 学习(1——12)段 11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如何引出白杨的?用什么方法议论白杨的?反复读爸爸的话理解意思。

    2.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爸爸的话——体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西部边疆的工作者)

    体会:“白杨”和“边疆的建设者”的共同点。

    背诵:爸爸的话。

    • 第二课时目标

    “精略结合”讲解课文,进行“主题挖掘”,激发学生建设西部的感情。重在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读爸爸的话导入 1

    二、深度阅读 挖掘主题 19

    1.默读课文(13——16)段思考

    1)爸爸在表白自己的什么心?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在1516自然段各有一句“双关语”你知道是哪句?明白什么意思吗?

    2.交流汇报:

    1)爸爸的心愿:自己扎根边疆,将来孩子们也在边疆工作

    2)点拨理解两句“双关语”并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坐在表达情感时的技巧。

    3.总结写作方法:

    1)运用“特写”引出白杨。

    (2 )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巧妙地歌颂边疆的建设者。

    三、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5

    1.出示学习目标

    朗读课前“导读”,明确阅读要点。

    2.自学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总结:两篇课文在主题内容上的异同点;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同桌互相,全班汇报)

    6.阅读大书资料 5

    第三课时目标

    (拓展阅读和展示资料)。拓展阅读和展示搜集的资料,准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主题”的进一步挖掘。感受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回顾 5

    1.回顾单元主题。

    2.回顾四篇课文内容。

    3.回顾写法。

    二、拓展阅读 10

    三、写作:25

    要求:

    给建设西部的叔叔或阿姨写一封信,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表达你的敬佩之情。

     

    板书设计: 白杨

    谈杨树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借白杨 表明志向和心愿。

     

     

    教学反思

     

     

    • 第三部分 主题阅读+口语交际+主题写作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主题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积累描写洗不动古诗。

    总目标

    知识能力:

    交流本组课文的学习收获(知识和写法),展示搜集的资料交流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

    过程方法:

    通过主题阅读材料的阅读,进一步“深化主题”、了解西部。进一步落实“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自己对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主题阅读。

    2.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在写作中表达出对西部的感情。

    资源准备

    课件

    • 第一课时

    主题阅读

    目标

    通过主题阅读材料的阅读,进一步“深化主题”、了解西部。进一步落实“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主题

    二、回顾本组四篇课文是如何表达“主题”的。

    三、阅读“主题阅读”资料,进一步感受“主题的表达方法”获取更多的有关西部的信息。

    交流阅读收获。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

    完成认知目标:交流本组课文的学习收获(知识和写法),展示搜集的资料交流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

    • 教学过程

    一、进行口语交际 

    1.导入

    2.朗读口语交际要求。

    3.小组交流:(学习文本所的、搜集的资料)为写作做好铺垫。

    4.全班交流汇报。

    5.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3)谈收获。

    第三课时

    写作

    目标

    通过写作表达出对西部的认识和感情。

    • 教学过程

    阅读习作提示

    1. 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题目:《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要求根据自己对西部小朋友的了解,表达出:写信的原因,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自己的意愿。注意格式。

    1. 小组交流写什么

    2. 小组代表交流习作内容。

    3. 写作:1.完成《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的习作。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目标

    讲评修改习作,进步完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展示“有问题”的习作(视频)

    可抽选几篇各具特点、代表不同学生水平的习作:例如:信的格式不正确的;信的内容表达不清楚的;语病较多的......边读边评议,指出毛病,给出修改方法。

    二、小作者自荐优秀习作:欣赏优秀,提升水平。

    三、修改习作

    1.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2.互相修改。

    教学反思

     

     

     

     

    • 标签:
    • 复件
    • 阅读
    • 白杨
    • 草原
    • 五年
    • 语文
    • 学生
    • 交流
    • 主题
    • 西部
    • 课文
    • 2.
    • 1.
    • 单元教学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