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的类型2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智慧技能

    概念: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

    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加涅进一步提出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这是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的核心思想(如图1)。

    图1 智慧技能的不同复杂水平

    (一)辨别

    辨别是对在一个或更多的物理维度上互不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辨别的最简单例子是人们指出两个刺激是相同或是不同。

    辨别通常是对低年级儿童教学中的一部分固定内容。如要求儿童辨别两幅“图片”,一幅是画着垂直线,另一幅为水平线;或一幅是圆形,另一幅是方形。辨别任务的另一种形式是与样例进行匹配,如要求儿童“从一组不同颜色的鸡母种”选出一块与这块颜色相同的积木,在音乐课教学之初,可以要求儿童学习辨别两个音中哪一个更高,或辨别两对匹配音中哪一对是音高相同或不同。

    辨别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智慧技能。例如,心理学家斯坦丁(L.Standing, 1973)进行过“学习10000张图片”的实验。他尽量使图片具有各自的特征,以减少混淆。实验前,被试被告知:他要注意每张图片,之后他需要做记忆测验。每张图片呈现5秒,每看完200张图片后停顿片刻,看完1000张以后休息1小时。2天后进行再认测验。测验时把看过的与未看过的图片混杂呈现,被试需要指出哪些图片是学习过的,结果正确率达到99%。儿童的知觉辨别学习多半是在无意中自发进行的。所以,有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严格地说,这种能力不是习得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获得的”。

    辨别学习的条件:

    1.行为表现

    必须有一个表明学生能区分在一个或多个物理维度上不同的刺激的反应。通常,运用于表明辨别的指标是之初“相同”或“不同”。

    2.内部条件

    在知觉方面,物体差异必定引起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此外,个体仅需能作出说明已经察觉差异的反应,即如说“相同”或“不同”。所需要的反应可像用手指出、做标记或在物体图片上画圈等这样简单。

    3.外部条件

    辨别学习设计一些反映在最常见的学习原理之中的外部条件。其中,“接近”是必须的,因为反应必须紧跟着刺激。“强化”对于辨别学习时特别重要的,对正确和错误的反应要给予不同的强化。进行强化时,有时也许一次尝试就产生了学习,但要使强化产生效果需进行几次尝试。当学习多重辨别时,就必须增加重复的次数。例如,如果必须同时辨别几个不同的物体形状时,就是这样的情况。

    (二)具体概念

    概念可定义为符号表征的、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人、事、对象或属性。概念是一种性能,它使个体能识别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类刺激中的一员,尽管这些刺激可能在其他方面显著不同。具体概念识别出“客体特征”或“客体属性”(颜色、形状等)。这类概念被称为具体概念是因为他们所要求的人们行为表现是识别出具体客体。

    辨别和具体概念之间的差异是很容易区分的。前者是“对差异做反应”,而后者是通过称呼名称或其他的方法来识别出事物。识别具体概念的能力是较复杂学习的重要基础。

    具体概念的学习条件:

    1.行为表现

    学生通过“指出”某个类别的两个或更多个成员,来识别出某类物体属性,包括位置属性。例如:(1)呈现一些金属、塑料、木制的物体并要求识别出木质物体;(2)给出古代英语字型,要求在若干字体样例中识别出该类型。

    2.内部条件

    在获得具体概念时,必须回忆出辨别,将事物进行比较,按概念属性归类。

    3.外部条件

    给出若干在无关特性上很不相同的概念例子,并要求学习者通过之处或以挑选的方式识别出一组例子中的每一个例子。

    (三)定义性概念

    当个体能演示一些特定类别的客体、事件或关系的意义时,就可以说个体学会了定义性概念。例如,考虑一下外国公民这一概念。学会这个概念的人能按照定义对一个特殊的人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他能之处,这个人当前在某一国家,但他并非该国公民,而是其他国家的公民。许多概念只能作为定义性概念获得,并不能像具体概念一样通过“指出”它们而识别。常见的例子有“家庭”、“城市”及“公正”等这些抽象概念。但有一些定义性概念有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概念,这些具体概念与它们名字相同,并有着某些共同特征。例如,许多年幼儿童是以具体概念来学习三角形的基本形状。他们直到学习几何学后才遇到三角形的定义性概念——“由三条线段连接而形成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具体和定义性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又很大的重叠部分。

    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条件:

    1.行为表现

    学生通过识别出作为定义的构成成分的概念的例子,并指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而演示他们习得了概念。例如,物理概念“质量”的定义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决定物体将获得多大的加速度的物体的性质”。在理想的条件下,演示具有这个概念的行为表现是识别出不同质量的若干物体,这是通过施加相同的力来产生不同加速度而显示的。

    2.内部条件

    为了通过定义获得概念,学生必须提取包含定义中的所有组成概念,并获得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3.外部条件

    可以通过让学习者观察演示来学习定义性概念。

    (四)规则

    规则是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如语法规则是在文字概念上的描述规则,定义性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规则,是对事物的分类规则。当能肯定学习者在各种情况中的行为有“规律性”时,他就习得了规则。换句话说,学习者表现出他能在许多类的客体和事件中以某一类关系做反应,他就习得了规则。

    根据我们对规则的解释,可以认为,定义性概念实际上在形式上与规则并无不同,而且是以相同的方式习得的,换句话说,定义性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规则,它的目的是将客体和事件分类,他是“分类规则”。但规则包括除了分类之外的其他类别,它们涉及到相等、相似、大于、小于、之前、之后等关系。

    规则的学习条件:

    1.行为表现

    规则的习得是通过把它运用于一个或更多个具体例子上而得到证实的。例如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之间关系的规则能通过选择半径更大的电路导线时电阻降低来演示。

    2.内部条件

    在学习规则时,学习者必须提取出组成规则的每一个概念,包括代表关系的概念,教学需要假定事先已经习得了这些概念,并能轻易地回忆出,在道题的电阻例子中,学习者必须能提取如“横截”、“面积”、“道题”和“降低”等概念。

    3.外部条件

    规则学习的外部条件通常涉及使用语言表达,可以对学习者口头传授规则。尽量不必采用精确的方式。这种语言陈述的目的是“提示”学生以正确的顺序组织概念,其目的并不是将表现规则的正式言语命题教给学生。

    (五)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有时,我们学习的规则是简单规则的复杂组合,通常创造这些较复杂的规则或“高级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或一类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能力实际上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规则在问题解决中起着这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不可能获得每一个情境所需要的所有规则,他必须将概念和规则综合成复杂的新形式来处理新的问题情境。问题金额绝应被作为综合先前获得的概念和规则的一种人类活动。

    高级规则的学习条件:

    1.行为表现

    学习者能创造和使用复杂规则来形成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2.内部条件

    在解决问题时,学习者必须提取相关的下位规则和信息,通常都假定这些能力先前已习得。

    3.外部条件

    学生面临一真实的或描述的以前未见过的问题情境。以语言交流提供的线索是最少量的或可能完全没有。一般来说,学生是进行发现学习,他们创造了提现高级规则的问题解决方法。(加涅,1999)

    表1 五项智慧技能汇总表

    性能

    行为表现

    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辨别

    学习者能区别事物在多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为“相同”或“不同”

    在感觉上,物理的差异引起大脑活动的不同模式

    教学引导学习者去感觉:

    1.告知要学习的内容,感觉什么

    2.呈现刺激,要求学生判断相同还是不同

    3.通过细微的差别来引导辨别

    4.让学生练习相似的物理辨别并给予反馈

    具体概念

    学习者能按物理的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并能指出哪些属于一类事物

    在获得具体概念时,必须回忆出辨别,将事物进行比较,按概念属性归类

    教学引导学习者建立概念:

    1.告知学生将要学习什么概念

    2.呈现概念的正例,强调相关特征

    3.呈现可能混淆的反例,并解释

    4.以识别正例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概念应用

    5.提供间隔练习以促进保持与迁移

    定义性概念

    学习者通过对概念的正例与反例进行分类来应用定义性概念,理解抽象概念

    为了通过定义获得概念,学生必须提取包含定义中的所有组成概念,并获得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引导学习者建立抽象概念:

    1.告知将要学习的概念

    2.呈现概念的定义

    3.呈现符合定义的正例和反例

    4.提供练习,让学生对正例和反例进行分析,并给予矫正性反馈

    5.提供间隔练习以促进保持与迁移

    规则

    规则是通过学习者运用一个或多个具体例证而得以展示的

    学习者必须先习得构成规则的每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在规则应用时能容易的回忆起来

    教学引导学习者运用规则:

    1.概括陈述将要学习的内容(你将能够做什么)

    2.以言语陈述或现场演示来呈现要习得的规则

    3.分布演示规则的应用来指导学习

    4.提供应用规则练习,并给予反馈

    5.提供在多种情况下应用规则的机会,以促进迁移

    问题解决

    (高级规则)

    学习者能创造和使用复杂规则来形成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在解决问题时,学习者必须提取与本问题相关的规则及其他信息

    问题解决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

    1.接受他人呈现的新问题,而且具有所需子规则2.应用问题解决策略,完成问题解决

    (教员关注学生的解决过程,引导规则应用)(问题的水平应考虑学生水平,以确保成功)

    3.接受反馈,包括鼓励或修正细小错误

    4.在受到鼓励时,反思已完成的工作,这将促进新产生的规则或方法迁移

    5.在类似的问题上进行练习,促进迁移

    6.参与问题解决讨论,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二、认知策略

    概念: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一)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区别

    认知策略是更好地获得信息的策略(技能),而学习不仅包括获得信息,还包括问题解决,自我管理等,所以学习策略包含认知策略。

    (二)认知策略的分类

    1.复述知识的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rehealsalstrategy)是指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 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 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精细加工策略有说出大意、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 等。

    (1)位置记忆法(locimethod)

    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2)首字联词法(acronyms)

    这种方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比如计算机BASIC程序语言就是Beginner'sAll-PurposeSymbolicInstruction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各词首字母的联词。

    此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句子记忆术,利用记忆中每个术语的第一个字母作为一个句子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我们常常采用一些歌谣口诀来帮助记忆,常常使用一些简语来帮助记忆。例如,《辛丑条约》内容为:①要清政府赔款;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

    另外一种首字联词法是用一系列词的第一个字描述某个过程的每个步骤,例如,用某一首古诗中每句的第一个字说明某个行动的每一步。

    (3)限定词法(peg-wordmethod)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

    (4)勾画圈点法

    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书面化的信息材料,通过勾划圈点其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5)摘录提要

    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摘录要点、归纳(以材料中的原句摘抄为主、辅以必要的连接、概括),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6)笔记概述

    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笔记形式,区别主次,由博返约、概括整理(以自己的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3.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organizingstrategy)是指梳理所学的新信息,建构其内在的联系,以增进记忆效果。具体包括

    (1)归类整理

    将所学的新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内在的结构组织,以便于记忆。由于归类有多种不同的维度,其方式方法的运用也就各式各样了:相似归类、对比归类、从属归类、递进归类等。

    (2)提纲契领

    运用简要的语向来把握新信息的内在层次结构,并常辅之以数码标记,以显现内隐的结构组织,促进理解和记忆。对于量大而复杂的信息材料,此举更具优越性,给人以“纲举目张”之感。

    (3)作图示意

    运用图解方式来说明新信息的内在联系,并多辅之以连线或箭头标记,以形象显现内隐的结构组织,促进整体把握和记忆。它又可细分两种:一是关系图示——用图解 方式来说明各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有关认知心理学知识的关系);二是流程图示——用图解方式来说明某过程之间的要素的相互联系,如生成学习过程。

    (4)运用理论模型

    教师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领会复杂的课题。这种方法就是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比如,前面所讲的学习的信息加工 过程,就是一个经典的理论模型的例子。运用这种模型可组织和整合信息;电子学、机械、计算机程序以及遵循某个规律的过程都可以利用理论模型加以说明。当某 一课中含有模型时,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能运用他们的学习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认知策略的结构

    认知策略主要由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构成,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策略属于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例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1.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在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和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方法和技能。它包括有外部的方法如怎样做笔记、内部的方法如怎样进行想象;有单项的方法如网络图法,以及系统的方法如MURDER法。MURDER是英文首写字母缩写表示:激情(mood)、理解(understanding)、回忆(recall)、详述(detail)、扩展(expand)、检验(review)。

    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或他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认识。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例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认识自己的学习观和知识观等;②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例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种种差异;③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例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对任务的认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学习者应当认识到,材料的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和任务方面,学习者应当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例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直接作用于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指向和引起一定的认知加工,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直接的手段。按照认知加工构成的特点,学习方法还可以分为两类:指向理解的学习方法和指向记忆的学习方法。前者强调对观点之间联系的理解,如提问法、笔记法和各种课文分析法;后者的作用在于对学习材料的储存和提取,如划线法、概述法和各种记忆术。学习方法必须在元认知和学习的调控作用下才能有效地操作和发挥作用。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元认知和学习的调控。

    2.学习的调控

    学习的调控是详述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活动中使用的调控学习行为,尤其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技能。它包括在学习前和学习中激活、维持注意和情绪状态;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行为;学习后评价学习效果,包括学习方法的效果。

    学习的调控在认知策略结构中处于中介地位,它不直接作用于教学信息,但在元认知的作用下调控认知过程、认知方法,以及伴随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倾向等,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间接手段。同时,它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学习方法的影响和制约,并反作用于元认知。例如,详述使用学习方法的效果体验或理解,可以通过学习的调控反馈给元认知,从而调整学生的部分元认知体验和知识。而当学生经常使用有效的、受到控制的学习方法时,它就内化为自己内部的认知操作技能。

    3.元认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指个体关于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任务、目标和方法等有关的知识和信息,或者说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元认知是整个学习策略结构的核心,也是这一结构的最高层次的调节机制。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控只是一种执行的活动,而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某种活动的首要条件,是要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所认知和体验。在学习中,就是要对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因素影响等具有明晰的自我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在元认知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说,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执行过程是元认知活动的现实结果。正是由于学生的这种自觉意识能够反映影响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因素间的关系,才使有自觉特点的学习监控活动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学生自我调控技能的发展,其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也会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

    (四)一些常用的一般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 :对目标信息不断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记住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即机械记忆的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及时复述
    方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复述。适合意义性不强的材料。
    原因:遗忘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限时复述
     方法:限定通过复述达到记忆所需的时间;
     原因:使大脑机能充分调动
    (3)试图回忆式复述
     方法:尝试背诵与复述相结合
     原因:集中注意于未掌握部分,发挥自我监控作用
    (4)分散复述
     方法:将复述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时间内完成
     原因:避免大脑疲劳,提高效率
    (5)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复述
    方法:整体与部分交替复述
    原因:突出重点,照顾全面

    (6)过渡复述方法:复述的次数或时间为刚好达到回忆的150%
     原因:高效,并有利于巩固
    (7)多种形式复述
     方法:运用多种复述形式. 如朗读、默读、默写、做练习等
     原因:避免大脑疲劳
    (8)多种感官协同复述
     方法:视、听等多种感官参与复述
     原因:多通道接受信息,提高复述效率
    2.精加工策略

    (1)定义: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强记忆效果。即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2)操作方式
    ①对意义性不强、难以归类的材料: 创造出某种联系以赋予一定意义;
    ②对意义性强的材料:抓住深层含义进行加工。

    (3)主要的精加工策略
    形象联想  谐音联想 歌谣口诀 首字联词 勾划圈点 摘录提要 笔记概述
    3.组织策略:

    (1)定义:梳理新信息,建构内在联系,以增进记忆效果。 即对信息重新加工、组织基础上的记忆
    (2)主要的组织策略
     归类整理  提纲契领 作图示意
    4.形象联想记忆
    (1)位置记忆法
    方法: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后将记忆的项目视觉化,按顺序和路线上的点联系起来
    举例:要记住的内容:香蕉、荔子、巧克力、汽车、鸡蛋
    方法:根据从家到学校经过的地点:球场、健身房、音乐室、游泳池、草地
    球场上打球的人个个都是香蕉式的身材,健身房周围都是清一色的荔子树,音乐室里发出了音乐声象巧克力一样有点苦,又有点甜,游泳池是移动的,象汽车一样可以到处走,草地上围着一群人在煮鸡蛋
    (2)视觉想象法

    有人能在40妙内记一副洗匀的扑克牌,在2分内速记108个无规律的数字,主要记忆方法就是“联想加图像” :把4个J分别想成为《西游记》4个人物,4个Q代表4个著名影星,4个K代表4大天王,其他40张牌,分别用40个两位数字替代,为数字添上联想的翅 膀,如“00”可代表眼睛,“11”可想成是筷子,这样看到的不是数字,而是一幅幅图像,图像借助于形状、声音、逻辑、时空等关系帮助记忆。

    谐音联想记单词

    Ponderous笨重的 谐音:胖得要死(胖得要死当然笨)           boff狂笑 谐音:暴富(暴富后狂笑)
    quaff痛饮 谐音:夸父(夸父追日口太渴,在湖边痛饮)          sting蜇、咬 谐音:死叮 (死叮着蜇、咬)
    scowl皱眉头 谐音:思考(思考就会皱眉头)                          exhaust耗尽、精疲力尽的  谐音:一个早死的他(他因耗尽精力而早死)
    caste等级制度 谐音:卡死他(卡死他的是等级制度)            frugal节俭的 谐音:腐乳够(一块腐乳就够,够节俭的)

    学习的类型2练习测试

    • 三、拓展资源
    • 四、参考文献

    [1] 加涅,布里格斯著.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78
    [2] 何宏耀. 加涅教学设计的原理、模式与方法[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242-244.
    [3] 穆桂斌,李嵬. 基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教学资源库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4,08:63-66.

    • 标签:
    • 进行
    • 学习
    • 技能
    • 学生
    • 规则
    • 信息
    • 定义
    • 学习者
    • 认知策略
    • 概念
    • 类型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