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野调查法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一、概念
(一)起源
田野调查法起源于西方,形成于英籍波兰裔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实践。马林诺夫斯基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初布兰群岛做研究,他原本只是计划做一些短期的研究,后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该地的英国与波兰却分属不同的阵营,因此他被迫留在当地超过了两年。由于长期地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学习当地语言与文化,以及参与许多次的观察,马林诺夫斯基于1922年出版了他在初步兰群岛研究的第一本书《南海舡人》,开启了后世田野调查划时代的一页。
(二)概念
田野调查通常是指人类学工作者深入某一地域,通过观察、访谈、参与来获得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观察是指研究者要仔细看( 采录实景) ,访谈是指研究者要认真听( 深度访谈) ,参与是指研究者要努力做( 亲身体验) ,“看”、“听”、“做”全都做到了才是非常投入的实践活动,因而也被称为人类学的“田野三角”。(《田野调查: 人类学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
图1 田野调查法图示
(三)特征
1.长期性
从事人类学研究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通常要求初次做野外工作的人居留在调查点一年或半年的时间。
2.参与性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最大特色。
3.深入性
人类学者长期参与被调查者的生活和活动,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把自己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里,亲身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和日常生活经验,详细观察其行为,深入了解其社会系统的运作过程,细致体会其心理活动。
-
二、适用范围
田野调查为对于描述原始资料搜集的概括术语,其所应用的领域包括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地形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建筑学及社会学等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与其他在实验室准控制状态下环境的研究相比,田野工作主要于实地进行。
-
三、操作步骤
田野调查作为科学的考察方法,它将对年轻的设计学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在调查之前有必要就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其技巧,即对“如何开展田野调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基本的了解。整个田野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实地调查、整理分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如下:
图2 田野调查法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明确目的,拟定提纲
田野调查方案包括调查主题、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日期和预计时间跨度、调查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调查方法的确定。在进入田野之前,需要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准备。一是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研读,对调查对象尽可能地多做了解。二是必要的物质准备。物质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田野调查能否成功。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手提电脑、录音笔、摄像机等会为田野调查带来极大的便利。
2.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田野调查需要尽量摒弃或者遮蔽调查者的主观印象和感受。田野调查的对象为实物或真实的人,一旦呈现在调查者眼前,就是真实的存在,获得的是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组织分工,建立制度
具体工作实施之前,在队伍组建完成后,还应当开展一些必备的岗前培训或教育。如工作方案计划、职业道德、工作守则、人身和财物安全、尊重乡风民规等。在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时,提前建立制度,明确分工,能够极大的提高效率。如果条件比较艰险或特殊,可以考虑为工作人员购买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二)实地调查
现场调查一方面可以借助机动交通工具,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合理的设计也必不可少。当然调查者的责任心和经验也具有关键的作用。在实地调查时应取得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合作,可以制订统一的普查标准,分解具体科研任务,与有关单位进行横向合作,以保证普查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整理分析
1.分类整理
田野调查中所做的记录是形成最终研究成果的重要素材来源。研究者做田野调查通常要随身带着一个记录本,不时地将所闻所见快速地记录下来,另外,速记、拍照、录音( 或录像) 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整理。
2.分析问题、综合意见
调查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所设计实施的,因此通过调查,势必会形成对调查对象的某种或某些认识,这些认识就是调查的成果。将本次调查中取得的成果、好的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注意的事项做书面总结,既完成了对本次调查的反思又能够对以后的田野调查的实施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
注意事项:①题目的选择要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注意题目的发展性,能否在自己的掌握范围之内;
②研究的可行性,要考虑到学术价值,还要考虑到政治影响,以及考察者的体能、财力、时间是否支持调查;
③调查者要尊重当地风俗,去除文化偏见,搞好人际关系,与当地人充分交流,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
四、研究范例
(一)案例1:文物普查中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步骤
1.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
首先,对所选区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的掌握和了解是文物调查前置作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①文献档案资料
历史文献;地方志;考古文献;文物档案;统计资料;历史照片;其他相关资料。
②地理信息资料
现代地图;历代舆图;航空影像;卫星影像;相关测绘资料。
③区域信息资料
交通状况;气候条件;地质矿产;地形地貌;水文水利;土壤植被;灾异情况;居民状况;民风民俗;信仰禁忌;精神文化;建筑风格;传统工艺;饮食特产。
(2)制订方案或计划
对于文物普查而言,计划中的任务分解、区域划分和调查路线设计等内容是尤其需要周密考虑的。
(3)物资准备
普查工作实施之前需做好物质准备大体有:
①资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
②设备: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 、GPS。
③装备:测尺、罗盘、望远镜、手铲、便携镐。
④文具:笔、尺、记录本、绘图纸、记录表格、胶带。
⑤劳保用品:作业鞋、遮阳帽、手套、水壶等。
⑥常用药品:消毒、外伤、感冒、中暑、肠胃病等。
⑦其他物资:标本袋、标签、502胶、宣纸、包装纸、捆扎绳等。
(4)行前培训和协调
①行前培训
当普查队在所调查区域的市、县集中时,应当先组织到当地文博机构了解既往文物的发现情况,观摩收藏的文物标本,特别是掌握不同时期陶片的特征。
②协调
行前应与各级政府的文物管理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办事处做好联系协调工作,以取得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支持配合,并能了解到一些线索。
2.现场实施
(1)实地踏查
身临其境的实地踏查,是文物普查的关键。文物调查的对象是物,但并不能因此忽视了对人的调查。 有经验的调查者都知道,通过访谈可以获取许多重要的线索。所以调查组每到一地,可以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邀请一些人士进行座谈,对那些当地耆老、名家后代等还应当登门造访,收集线索。现代表现的因素适合居住,并不等于古时也都如此(远古时期江河湖泊的水位都比现在高出许多,云南的许多坝子在秦汉前多为湖泊沼泽),对此调查者也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在踏查实施中,还应注意寻找从事流动性生产活动的人来了解情况,例如放牧人、采药人、放蜂人、护林员等等。访谈中要注意学会用当地的语汇表述问题,掌握交谈的技巧。
(2)地下文物的调查
作为以全国为范围的文物普查,在当前显然不可能做到“卷地毯”式的所谓全覆盖。那么,调查中要调查的区域就会按照执行者或调查者的理解去选择。对于久在都市的调查者,每到一地应当先观察一下当地垃圾中的废弃物,了解当地现代使用的陶瓷器或其他容易与古代遗物相混淆的物品。这样在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物品时,可以降低把现代使用的物品作为古代遗物处理的几率。
在地势起伏较小的区域,往往缺乏可供观察剖面,这时应注意寻找水渠、鱼塘、排水沟、机井、植树坑等对地表有所破坏的部位进行观察,寻找遗存。还应注意从地表之下翻上来的土,文化堆积的土色有时会同地表土色有较大区别,所以当发现土色异常时,即使未发现遗物,也要高度重视。有时如果仔细踏查,就可能有所发现。
在一些区域,往往会利用古代建筑遗存作为现代建筑材料来使用,比如用汉代墓砖砌筑猪圈、厕所或围墙;用古代石构件作台阶、踏步;用石碑、墓志作跨桥或铺盖水沟等。这些在调查中只要稍加留意,就可能取得意外之喜,所以调查者应当引起注意。
(3)地面文物的调查
相对于地下埋藏文物而言,似乎地面文物的调查会简单一些,但实际上,地面文物的认定也要费番周折。在地面文物的调查和认定中,前期的文献调查有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地方志或其他文献记载的名人家乡、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传说典故的起源地等,往往会形成一些具有价值的建筑、设施、题刻或标志物,调查中根据文献的记载到实地踏查,如果这些地面建筑物等还有所保存,无疑是调查的重要收获。
此外,像对传统工艺、饮食特产等信息的了解,对于认定老字号等工商建筑遗存具有重要作用。近现代史迹的认定往往与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而并非能够建筑或构筑物的特征得到反映。因此对当地这一阶段历史的掌握,成为调查认定的关键所在。
3.分析综合
当实地踏查获取信息、数据工作完成之后,田野调查进入分析综合的工作阶段。首先要对信息、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才能确认调查的成果。文物普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又信息是否真实?认识是否准确?数据和指征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记录是否准确、全面?等等。其中,对于地下文物,由于调查者往往根据采集的标本判断年代,所以可以由对当地考古学文化研究比较深入的专家对调查组采集的标本进行复核,校正调查者的失误。同时还可以对调查对象的价值进行重新的评估。
4.形成结论
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一部分,是摸请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的调查工作。普查工作的成果将成为国家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依据。同时也将对考古、历史等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二)案例2:图书馆学运用田野调查法的实例
1.研究背景
2013年7月至2013 年12月,我们依托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的“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公益项目,先后走访了七个乡村民间图书馆,对其做了田野调查工作。“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公益项目旨在为乡村构建一个覆盖社区、学校、家庭的阅读环境。具体运行方式为:由捐资方提供资金支持,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购买优质图书向有基础的乡村图书馆提供,再由乡村图书馆馆长负责在临近小学建设班级图书角,经过一定周期的阅读活动之后,选出若干阅读突出的学生,由乡村图书馆馆长向其发放家庭书架( 含二三十本图书) 。我们走访的七个乡村民间图书馆都是项目申请获批的项目点,分别是河北省赞皇县曲江村的“赵良弼图书馆”,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曹家小河村的“小河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史店乡苍湾村的“成林文体大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城郊新堡镇盖湾村的“红枸杞图书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委荣村那尧屯的“健将图书馆”,湖南省冷水江市渣渡镇利民村的“农民图书馆”,山西省晋中地区左权县麻田镇上麻田的“心连心家庭图书馆"。
我们对这七个乡村图书馆的田野调查,是在做公益项目中进行的,公益项目为主,田野调查为副产品。公益项目将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结合为一个事件中的共同参与者,而且在开展田野调查之前,双方已经形成了互信以及共同的公益理念。这有利于我们的田野调查满足“参与观察"的要求,即我们容易融进被调查者的环境,从参与公益活动中观察生活。在田野调查中,我们还采用了“主位分析法”,即暂时忘却我们的调查问题以及调查者的身份,重视了解那些民间图书馆馆长是怎样看待事物及解释世界的。虽然我们在每个乡村民间图书馆走访的时间只有一天,时间间短暂,但我们用严格的学术原则进行访谈并记录现场信息,不仅形成了日志、笔记等文本资料,还获得了大量照片、录音、录像等影像资料,其中录音资料就长达 70 多个小时。这些田野考察资料可以还原历史,因为我们和新闻媒体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一套技术方法。
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七个乡村民间图书馆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自发办起来的。它们不仅能够传播知识与信息,还承担了重建乡村文化的功能,在当代中国,乡村文化或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急剧衰落。一些贫困山村中,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地方文化生活已经彻底瓦解,如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表演为中心的古代传统文化生活已经死寂,曾经一度活跃的、与集体生产方式相伴随的现代农村公共生活形式( 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体育比赛、青年文艺演出) 正在消失,更有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也面临着解体的征兆。乡村公共空间是保持乡村文化的容器,乡村民间图书馆创办者多为乡村文化精英,他们试图通过创办公益性图书馆来搭建乡村公共空间,重新修复乡村文化。如”健将图书馆"、“韩建相开办的壮文夜校”、“赵良弼图书馆"赵东其开展的读书好家庭评选,”成林文体院"主人李成林举办的乡村农民运动会,这些活动都有助于修复或重建乡村文化。因此,乡村民间图书馆较之城市社区图书馆来说,其功能呈现出了多元性与综合性的特征。(选自王子舟的《田野调查: 人类学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
(1)准备工作
①田野调查地点的选择
图书馆学的田野既包括是乡村图书馆,也包括城市图书馆;可以是图书馆员,也可以是使用图书馆的特定群体;甚至可以是与图书馆从未发生关联的人们,因为获取他们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②田野调查时间的确定
田野调查法一般调查时间较长,有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作为非人类学职业的图书馆学研究者,有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而不具备较长的田野工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调查者必须对时间进行客观合理的规划,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地延长时间。本文从2013年7月到2013年12月,用时共5个月。
③田野调查者的角色定位
田野工作者进入田野之后,既要保留“局外人”的角色,也要积极扮演“局内人”的角色。只有成为局内人,研究者才能深入到事件或当事人比较隐秘的深处,发现一些通常表面无法获取的信息或知识,切身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与意义。而保留“局外人”角色,有利于研究者客观地观察,理性地分析研究对象的行为与意义。本文的研究者在做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时,与民间图书馆馆长合做公益项目,这使研究者具备了成为“局内人”的良好条件;但在做深度访谈时,又扮演了“局外人”的角色,尽管这两种角色的切换不好把握,但还是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益处。
(2)实地调查
采用主位分析法,对七个民间图书馆进行走访。(主位分析法:即暂时忘却我们的调查问题以及调查者的身份,重视了解那些民间图书馆馆长是怎样看待事物及解释世界的。)
(3)整理分析
访谈结束后应尽早整理访谈记录,以防时间久远失去现场感,遗漏有价值的东西,要加上访谈标题、时间、地点、被访人、记录人等基本信息框,
所必要的文字整理访谈文字时一定要防止失真,如用撮取大意的方法叙述被访者所述内容时,尤要警惕不能曲解被访者的原意。田野调查报告( 或称手记) 以讲述为主,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事,并适当地夹杂少量必要的文学语言;而通过数据描述,事实阐释来论证假说的田野调查报告(论文),则应该用学术语言来进行叙述。另外,田野调查报告是一个“边描写边分析”的过程。调查报告写出的初稿要经过被调查人的审阅,尤其是发表前要征求被调查人的意见,因为被调查人或许会对某些文字敏感,或可能给你补充更有价值的数据或资料。
(三)案例3:田野调查法在藏医古籍保护中的运用
1.研究背景
藏医古籍是藏医学知识的载体,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各大藏区很重视藏医古籍的收集、抢救、整理与出版工作,但是尚没有全面开展全国和国外藏医古籍的普查工作,藏医古籍的存量、版本、保护现状等情况不清楚,这使藏医古籍田野调查显得非常必要。藏医古籍包括有文字类古籍和无文字类古籍。无文字类古籍主要指口碑载体古籍,包括某些独特的诊疗技术、祖传秘方、秘法等以口头方式传承的资料,对于此类古籍只有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才能加以较为完善的整理。藏医古籍涉及的地域广、数量多、载体多样、历史久远。藏医古籍存储地分散,收藏地点不同,存储”获取“收集和阐释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例如: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藏医院"藏学研究机构"政府组织机构等都有收藏,这些单位一般都为存储的古籍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有专门人才进行管理。大量藏医古籍藏于寺庙和民间,由于缺少资金和专业知识,这部分古籍存储环境差,保护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不能有效地保存这些文化资料。不少手抄本"孤本和碑刻"摩崖等石刻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面临流逝和失传的危险。藏医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加强藏医古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藏医古籍保护的基础是进行田野调查,摸清藏医古籍的数量"版本"保护现状等。
2.田野调查法的准备
(1)调查方案的拟定
藏医古籍田野调查方案包括: 调查主题"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日期和预计时间跨度"调查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调查方法的确定。在进入田野之前,需要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准备。一是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研读,对藏医和藏文化尽可能地多做些了解。二是必要的物质准备,物质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田野调查能否成功。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手提电脑、录音笔、摄像机等是古籍田野调查的必备物质。
(2)选题
藏医古籍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属于定向调查,调查的对象和目的非常明确,即针对藏医古籍的调查。藏医古籍的田野调查需要确定古籍收录范围。藏医学历史悠久,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古籍收录的时间上限可以上溯到古象雄时期,收录的时间下限可以划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1949 年。
(3)调查点的确定
古籍的田野调查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地点,而是分散在多个地方,也就是“跨田野”的。在对藏医古籍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需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典型调查,例如五大藏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和著名的藏医专家"活佛"藏医世医家族!深入民间重点是调查私人收藏的书籍和整理口碑载体古籍。2009年5月-10月,笔者开始了五大藏区的藏医古籍普查工作,走访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省。藏医古籍普查工作得到了各地名老藏医的大力支持,他们认为这是保护藏文化的重要举措,很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提供相关的古籍资料。
(4)调查方法的确定
藏医古籍普查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开座谈会、文献法等。在实地调查前,应详细设计调查问卷表。
3.田野调查的开展
在进行藏医古籍实地调查时应取得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合作,可以制订统一的普查标准,分解具体科研任务,与有关单位进行横向合作,以保证普查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藏医古籍田野调查要收集官方资料,这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此类调查需官方介入,获得官方的支持,这样工作效率很高,获得的资料也比较全面!藏区海拔高,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会有一些问题相对复杂!笔者这次藏区之行,最大的体会就是工作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调查民间医生的私人藏书,必须通过熟人介绍,同时需取得被调查者的充分信任,才能获得相关材料。当然这也只能是部分资料,绝不会是全面的,受文化习俗、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被调查者一般不会提供全部的资料。藏医古籍的收集要遵照国家民族政策,采取正当手段,不要伤害民族感情。收集的古籍要妥善保存,可通过扫描、照相等技术实现古籍实物的永久保存。
4.田野调查的优势
(1)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田野调查为藏医古籍普查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的空间!古籍田野调查有别于静态的文献普查,在藏医药典籍、历代史书方志、学者文集中医古籍人物传记国外相关文献中的藏医药知识记载和藏医药著作( 包括亡佚书目) 中寻找古籍的踪影,是必须的。
(2)收集口碑载体古籍
师徒口耳相传是藏医学传承的重要途径,此类口碑载体古籍只有在田野调查阶段才能获得。面对面地访谈是藏医口碑载体古籍普查的主要方法。深入民间访谈,访谈前需要设计详细的访谈提纲,包括访谈目的、步骤、问题等访谈前访谈者应熟悉被访者的基本情况,知晓他们的性格、家庭背景、文化水平、从医经历、从医现状、专长等。为了能够成功获取有价值的资料,访谈者可以事先告知被访者调查目的、主题、内容和意义等,使他们了解藏医口碑载体古籍的重要价值,能够打破门户之见,尽可能有效、准确、全面地提供相关资料。
-
五、拓展资源
-
六、练习测试
-
七、参考文献
[1]王子舟.田野调查: 人类学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J].探索交流,2014,(11).
[2]程郁儒.论以传播学理论之田野调查方法为基础的分场域调查法[J].云南大学学报,2010.
[3]杨林军.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评价《徐霞客游记》中的田野调查方法[A]. 徐霞客研究(第20辑),2010,(10).
[4]潘秋平,罗国安,冯岭.田野调查发在藏医古籍保护中的运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5]卢蓉.关于闽南墓葬文化和墓碑考察—田野调查发的介入及意义[J].美与时代:中旬,2011,(7).
[6]蒙余超.审美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方法之比较浅析[J].改革与开放,2009,(9).
[7] 沈治国,李勤璞.生态影像田野调查方法[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3).
[8]强静雅.传播学中田野调查法运用现状与探讨[J].媒体与传播,2013,(5).
[9]容观.关于田野调查工作—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5).
[10]黎婵. 田野调查法在中国人文学科领域的发展与应用[J]. 艺术科技,2015,(1).
[11]何星亮.杜鹃.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点、原则与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31(4).
[12]周淼龙.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5).
-
-
- 标签:
- 研究方法
- 田野
- 进行
- 墓葬
- 调查
- 文化
- 墓碑
- 科学技术
- 闽南
- 乡村
- 图书馆
- 民间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