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校区-董琼-语文-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说写的体会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说写的体会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西校区  董琼

       【摘要】初步培养看图及观察事物的能力,在看图和观察事物中能说几句话到一段话,能看图写一句到几句话。

       【关键词】观察  想象  说写

       小学语文《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说写时,能用普通话说一句完整的话,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要初步培养看图及观察事物的能力,在看图和观察事物中能说几句话到一段话,能看图写一句到几句话。结合我们当前的211教学模式,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看图,教会观察

    指导学生看图是说写训练的基础。指导看图,重在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如第一册基础训练八第七题《雪后》,这次训练供观察的图的内容涉及到人物、环境、气候等,内容较复杂,观察训练中,要教给学生由远及近,由环境到人物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方法的过程中,清楚掌握画面的全部内容,多幅画一般是小故事,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着重教给“部分——整体”的观察方法,先一幅图一幅图地仔细观察,然后把几幅图连起来整体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有序地观察食物,如第一册基础训练六第七题《收南瓜》,在观察每幅图画的基础上,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变化,进行合理现象,只要我们坚持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就为学生找到了有话可说的内容之“源”。

    二  、启发想象,拓展内容

    所有的图画都是生活一瞬间的写照,底年级看图说话也不例外,它表现出静止的特点,学生对图画的观察仅能是对图画直观信息的把握,还不能观察出图画中隐含的其他内容。这就需要在指导观察中,找准想象点,引导学生依“点”想象,使画面化“静”为“动”,拓展画面内容。在指导学生想象时,要突出两点,一是恰当性,,如《收南瓜》第二图,小白兔看见小熊猫骑着车子,它会想些什么?想象出小白兔看到自行车的车轮,想到车轮是圆的,南瓜也是圆的;车轮会滚,南瓜会不会滚呢?这些想象是恰当的。如果想象小白兔要借小熊猫的车子,小熊猫不借,就是不恰当的。二是过程性,引导想象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想象的内容进行整理,正确的表达出来,体现出动脑——整理——表达的训练过程。

    三、设问激疑,训练说话

    我们在指导学生看图、学会观察的基础上,还精心设问,由易到难地训练说话能力。如第一册基础训练五第七题《赏菊》,可这样进行训练:(1)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上画的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天气怎样?他们在干什么?菊花开的怎么样?当妈妈看到小菊要摘花时,怎么做的?(2)再仔细看图,按照由环境到人物的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可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说,然后分成前后4人一组互相听说,再在全班听说。

    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设问,学生的回答均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做到有条理地说话,说话个别表达与群体补充相结合,说话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在同学的交流,老师的点拨下,学会自己纠正表达不确定或不完整的地方,培养语言表达中的拼改能力。

    四、借助范例,启迪思维

    一年级儿童人学不久,所学的字词有限,他们看图后很想说话,而且希望说得最好,博得老师的喜欢,却苦于不知怎么准确地表达图意,这时教师就要参与,用范例引路,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儿童心智的大门,使他们由仿到创,逐步提高说话能力,可采取三步训练法:第一步,老师说。老师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出图画的内容,让学生认真去听,激起儿童思维的浪花。第二步,学生说。根据图画想象内容,用相同的语言或不同的语言把它们表示出来。第三步,由仿到创。老师出示一幅图以及同一要求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借范例,运用所学的看图说话的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五、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发展创造性思维

    辨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辨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就拿“曹冲称象”来说,就是对小学生进行辨证思维能力培养的极好范例。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有一天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曹操想称一下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问他手下大臣有什么办法(在大约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这还是很大的难题)。一位大臣说,可以砍倒一棵大树来制作一杆大秤,曹操摇摇头——即使能造出可以承受大象重量的大秤,谁能把他提起来呢?另一位大臣说,把大象宰了,切成一块块,就很容易称出来了。曹操更不同意了——他希望看到的是活着的大象。这时候年方七岁的小曹冲出了好主意:把大象牵到船上,记下船边的吃水线,再把象牵下船,换成石块装上去,等石块装船达到同一吃水线时再把石块卸下来,分别称出石块的重量再加起来,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在七岁时是否真有这样的智慧,难以考证(或许是故事作者的智慧),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辩证逻辑思维:能从错误意见中吸纳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谬,怎么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呢?!但是在这个看似荒谬的意见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可贵的思想——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纳了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设法找一个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船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可以实现“化整为零”。正是这种辨证思维加上生活经验积累和敏锐的观察,使曹冲创造性地解决了他所处时代一般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如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教材,将会对我国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六、说写结合,打好基础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在训练学生会观察、会说图意的基础上,要训练学生按观察和说话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写一句话到几句话,抓好从说到写的初期过渡,说写结合,为今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如第一册基础训练一第六题看图说话,“说说放学以后他们在干什么?”共四幅图,每幅图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训练学生用四句完整的话说出四幅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说的说的四句话试着写下来,虽然他们学习的汉字不多,但可以要求用拼音来代替,并要求写的与说的一样,内容要切图意,句子要通顺。如“画上有谁,在干什么?”表述要清楚。这样,既学到了如何将说话内容记下来,又巩固了汉语拼音知识,为以后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与前20分钟的授课内容联系方面,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训练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把握一个训练重点: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个训练目的: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抓好一个过渡,从说到写,说写结合,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说写能力,尽量达到211模式对低年级学生看图说写能力的要求。

     

    .

    • 标签:
    • 想象
    • 训练
    • 培养
    • 语文
    • 观察
    • 大象
    • 学生
    • 低年级
    • 校区
    • 说话
    • 指导
    • 看图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