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7原则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多媒体课件设计七原则
问题: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老师,多媒体课件是我们经常要精心设计和制作的一种资源形式。我们经常发现,不同的多媒体课件的对观众的吸引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好的课件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核心概念:
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知识点精讲
在实践方面,梅耶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多媒体设计的七个基本原则。
多媒体认知原则
网络课程中语词(解说)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将比只有语词呈现的学习效果好,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课程中最好是“图+音”结合,特别是要描述那些复杂的关系或某些事物的复杂原理时,应该采用“解说+画面”的方式,当解说和画面共同呈现时,学习者在学习时将减少认知资源消耗,能比较容易的形成语言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时空接近原则
语义上相关联的语词和画面应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具体来说,空间接近就是要求文本与其相关的插图不能离得太远,应在一个屏幕内显示出来。时间接近就是要求相关的语词和画面要同时呈现,例如在用声音加画面说明某一事物时,对应的画面和解说需要同时呈现;时空接近使得学习者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保持两种材料的心理表征,因此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如果不是同时呈现,学习者需要消耗相应的认知资源来形成语词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的有关联系。因此,网络课程中多媒体信息在位置和时间上应尽量接近是必要的。在解释一个论点时,尽量将相关的内容用一个屏幕显示,使声画同步,采用同步交流等。
通道原则
多媒体认知理论指出:由“动画+解说”组成的呈现比由“动画+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能使学习者学的更好。也就是说,在网络课程中,对于与图像共同呈现的语词,用声音的形式比用文本的形式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是因为当画面和语词材料都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将会增加视觉通道的认知负荷,而使听觉通道的认知负荷出于闲置状态,导致认知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当语词材料以声音的形式呈现时,人们可以在视觉通道加工图像信息的同时,在听觉通道加工语词信息,使双通道的认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当前国内的很多网络课程都采用了单纯的视频形式。基于通道原理,对处于这种网络课程中的补充注释,应尽可能用声音形式,而不是在页面底部附加文本。
冗余原则
多媒体认知理论指出,学习者学习由“动画+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会比学习由“动画+解说+屏幕文字”组成的呈现材料取得更好的效果,过多的冗余信息反而不利于学习者提升学习效率。
多媒体认知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双通道假设和容量有限假设可以科学的解释“动画+解说+屏幕文字”的不合理性,其不合理性表现在增加了视觉通道的负荷,影响了视觉通道对画面图像的加工。抛开认知理论的解释,基于人类的常识也能明白:当观看那些“动画+解说+屏幕文本”的节目或者教学视频时,人们可能会觉得不是在看画面,而是在重点关注屏幕文本。因此,对于那些纯视频的网络课程或者教学视频,在有解说的情况下,不主张再使用字幕。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应该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它要求在网络课程中剔除无关的文本、画面和声音,避免无关的信息争夺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分散学习者对重要材料的注意力,干扰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组织加工,误导学习者围绕不恰当的主题来组织材料。
个体差异性原则
在以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时,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更容易受到资源设计水平的影响,空间能力差的学习者也更容易受到资源设计水平、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知识水平低、空间能力差的学习者,更应该精心设计多媒体学习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支持。
其他原则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则外,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形象化原则等。
思考与练习
根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思考“为什么三分屏模式教学录像的效果不佳?”
-
视频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多媒体课件设计
- 原则
- 解说
- 语词
- 呈现
- 多媒体
- 网络课程
- 材料
- 画面
- 学习者
- 通道
- docx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