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32团中学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精加略第一课时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精加略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文线索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现在的许多小学生,对于我国的现代史不是十分了解。针对这两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感悟、想象、理解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
2.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筑是文化的一个缩影。这就是曾经的圆明园大水法,然而敌军入侵,园林被毁,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为什么会一片废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揭题,板书课题。
二、识读字词,初读课文
1.了解学情:这篇文章,你读过了吗?你知道了什么?
(如果读过,便夸他认真或自觉;如果没有读,安慰他是因为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2.相机介入生字词的识读。(或以“检查”为由,或以“要想读准先要过生字关”为由。)
(1)出示句子1不可估量2玲珑剔透
(1)以“挑战困难”为由,出示词语: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宏伟 灰烬
(2)指名读。课件出示课文的六个字:玲、珑、环、瑶、珍、瑰,拓展
(3)指导书写。“瑰”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看待圆明园的毁灭的。
三、再读理解,理清脉络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3. 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师小结: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如此沉痛,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读2、3、4自然段想想分别写了什么。
读文小结(布局精巧、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请你用一个词:( )的圆明园
过渡:今天我们走进圆明园,满眼只剩残垣断壁,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个耻辱,它时刻警醒我们中华儿女要自强不息。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就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要素,并串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才能做到概括。
2. 这难忘的一课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出现了几次?
过渡:作者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请同学们打开阅读材料,再次走进圆明园,走近那段难忘的历史。
五、拓展阅读
《圆明园被毁的时代背景》、《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珍贵照片》、《遗失文物》、《园内景点介绍》
-
-
- 标签:
- 毁灭
- 作者
- 难忘
- 中学
- 学生
- 圆明园
- 了解
- 一课
- 课文
- 新疆
- 2.
- 1.
- 32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