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二师27团中学 王书云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语文教学可依据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4、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准备:

    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3、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真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感受德国人爱花的真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师和生积极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那你或者你们的家人养过花吗?都养过哪些花?谁来说一说?(生说。) 

    师:这些花一般都会放在哪里?(生说:客厅、阳台、院子里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把花放在那里呢?(生说。) 师小结:是呀,养花可以美化环境,可以陶冶情趣,令人赏心悦目。 

    一、 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跟我们一样,也很爱花,但是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和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老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感受这别样的风情。 

    师指课题: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聪明的同学,看了课题,一定有疑问,谁来说?(生质疑。)

    预设(生:自己的花为什么不给自己看要给别人看? 生:自己的花是怎样给别人看的?) 

    3、师:很好,善于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放声自由地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去读几遍。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师:刚才看到大家读书那么用心、那么投入,老师非常高兴。(指大屏幕)相信这些字词你们一定读得很好。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耐人寻味   脊梁    颇 多

    提生读,及时纠正读音,莞是多音字,另一个:东莞(guǎn)。齐读。

    A一生读完。有不同意见吗? 相机正音。 

    什么样的笑就是“莞尔一笑”?你能对着大家这样笑笑吗?你还知道哪些笑? 

     又一生读完。一词一顿,字正腔圆。就请你领我们一起读一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花儿的成语)你还能说出一些形容花很美,很多的成语吗?(万紫千红  百花盛开  五彩缤纷 色色俱全  

    (二)二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同学们们的积累真丰富!因为花美,所以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提生读,评价朗读。) 

    2、师:那么德国人养花有何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德国人养花有何独到之处呢?(生读,师巡视。) 

    1)提生回答。(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提生交流,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养花的人多。你能读出多吗?  感情朗读   追问: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德国人养花独特? 

    理解“脊梁”的意思。(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他们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比较 :中国人如何养花的? 

    小结: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养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啊! 

    3)女房东是怎样回答的呢?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对话的情景。出示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A知道老师为什么请女生而不请男生吗?(对,  老师找的是女房东这是一个原因之一,其实“莞尔一笑”多指女性的微笑。)(朗读)她这莞尔一笑,笑的温暖、自然,笑的理所应当 

    B“正是这样” “这样”在这里指什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4)小结: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就是(我为人人),而自己走出去,又会看到别人养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及时板书。他们的崇高境界耐人寻味,

    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捧起书,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三、 指导写字,课堂小结

    1、 观察生字字形,提醒注意点。 

    2、 仔细看好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脊”、“暇”。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及时鼓励。

    3、展示学生写字作业。

    4、师生总结。 

    四、拓展阅读

    五、 布置作业。 

    1、搜集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阅读季羡林的《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品评重点词句,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

    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

    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

    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齐读)

    二、初知文意,直入中心:

    1、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先后几次踏上了德国?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学生自由读文,指名答。(这篇课文写了季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2)虽然事隔四五十年,但是这两次德国之行让季爷爷留下了极其深刻印象,他是怎么评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呢?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导学生透过两个“奇”读出由衷的赞美)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和民族的奇特?读一读,画一画,可以批注自己的体会,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一会儿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三、感受景色之“奇丽”:

    1、交流,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德国“景色的奇丽”?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谁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看看这一段美在哪里?请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自己先把这些词自由地读一读。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wmv

    1)、指名说词语意思:“花团锦簇”的“簇”怎么讲?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花很多,很茂盛)教师双手做花绽开状,让学生上台来和老师摆出一簇花的样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从中体会到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的感觉。 “一簇”是这样,“一簇簇”呢? “花团锦簇”又是什么样子?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

    2)、“姹紫嫣红”呢?(看课件出示的几幅图)花的颜色有哪些?花的品种呢?花的姿态呢?(体会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两个词就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奇丽的景色”,谁能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练读,特别指导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预设二:应接不暇。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3、引读:这迎面而来的郁金香、蝴蝶兰、红玫瑰……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山阴道似的大街上都有——读句子;

    这迎面而来的,粉的如霞红的似火的颜色,形容来的,形容不出的,山阴道似的大街上都有——读句子。

    4、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来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并想象画面。(配乐朗读)

    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说画面。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吧。

    5、创设情景: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

    假如你是一位留学在此的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刚走下手术台的医生,假如你是一位疲惫的游人……(把自己置身其中,学生畅谈高兴、愉悦、舒畅的感受)带上你此时的感受再读这一段。(齐读,再试着背诵)

    四、感受民族之“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又从哪里体会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他们养花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是喜欢花的人在家养花,他们是—— 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再读句子: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家里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只能看到花的——

    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2、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

    你好,你家里养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不觉得委屈吗?——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不是白费了吗?——生答

    房东太太,你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你“莞尔一笑”,这“莞尔”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这样。房东太太眼中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季羡林爷爷又有怎样的感慨?就是——(齐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谁来说说“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意味深长,值得人深思。)

    2)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他们把花给别人看,心里想的都是别人,这是种多么美丽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3)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学生畅谈,指导联系二、三、四自然段的句子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谈。)

    4)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出示这段文字课件。)齐读句子。

    4、此时,作者已由先前的那份吃惊变成——赞叹。(板书)让我们一起赞叹着来读。

    五、重寻乡梦,品味“美丽”:

    1、出示:德国四五十年前后街头的图片,对比观察。

    2.师:来,读读季爷爷说的这句话——“变化是有的,而美丽却没有改变。”这里面藏着他第二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1)师: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变成老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指名答。

    2)师:这美丽指是什么?对,德国街头还是那样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丽仅仅指花吗?几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这种美好的心灵却从来没有改变!再读这句话。

    3)此刻,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产生了一份怎样的情感?敬佩(板书)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也感受到季老先生情感的变化,(指板书)由吃惊到赞叹,再到敬佩。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这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七、拓展阅读

    八、写作

    生活中哪些事让你体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试着写下来。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作者
    • 别人
    • 教学设计
    • 耐人寻味
    • 德国
    • 学生
    • 民族
    • 花团锦簇
    • 感受
    • 姹紫嫣红
    • 自己
    • 课文
    • doc
    • 养花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