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丽娜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新疆第二师223团中学 朱丽娜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对于“民风民俗”的学习,学生虽然学习过一些: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等,但并不是主题的深入学习。本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走进课文、阅读“阅读链接”的资料和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为以后的课文学习作好学习迁移的准备。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 

    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兴趣   

    (一) 

    1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   

    2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   

    1  齐读童谣。 

    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导入课文。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3认识作者: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二、整体感知,理清过程,了解写作顺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解决疑难。 

     3 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   

    (三)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 

    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3思考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上年货  儿童放假 新年的“彩排”  除夕以前 除夕   元旦光景   初六开张    元宵)     

    4学生汇报。 

    5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5.完成表格 

    时间 


    腊月初旬至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正月十九 


     

    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 

    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  

    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2品读“二十三”   

    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习惯,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第六课,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  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 (时间先后顺序) 课件出示:(给一个小小的提示) 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 

    1、  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 

    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  学生汇报,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的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 

      )除夕 

    1、知名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 板书:热闹  

    1. 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       

    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生自由说   

     4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 

    5  指导朗读:放音乐 听,这欢快的音乐,谁能想象着这热闹的场面,有滋有味地把这一段读读呢?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后两个节日的学习。

    )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课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 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 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  “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板书:悠闲 

    2、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

    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3、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出这轻松自在的感觉。   

    )元宵节 

    1、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咱们先不着急说,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做种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           

    板书: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故事。” 

     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 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 

    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 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图片+声音) 

    3、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 

    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情不自禁,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 

     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  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还有哪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  板书:详、略 

    2 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五、拓展阅读

    六、写话

    你能学着老舍先生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家过春节时的场景吗?注意详略得当。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除夕
    • 作者
    • 六年级下册
    • 教学设计
    • 春节
    • 学生
    • 感受
    • 了解
    • 课文
    • doc
    • 老舍
    • 内容
    • 北京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