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四年上5《古诗两首》白芒小学李波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

    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深圳南山白芒小学李波

    •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3、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第一课时教师将如何处理生字?

    •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的哲学意义。

    //教学重点为 教材课标要求,教学难点为对本班学生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后制定的,请教师将两项分开来说明更为准确一些。

     

    •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导学案 生收集与诗歌有关的资料、作者简介,做PPT

     

    •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二、读诗明律。

    三、解诗明意

    四、拓展明理

    五、打写运用

     

    一、解题导入:

    1.同学们,谁去过庐山或看过庐山的风景片吗?请简单地介绍一下庐山的风景或景点的名称。

    2、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苏轼就曾经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还将最后一首题于西林寺的墙壁之上,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3.ppt:简介:当时题壁诗盛行,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二、读诗明律。

    用以往学古诗的方法学习(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1.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这里是否需要先 处理生字词?否则学生 如何选择停顿位置?第二遍注意诗的停顿。

    指名读《题西林壁》——评价

    2.读古诗,读得有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

    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字,师读后三字,交换角色再读。

    3.读诗不但要正确、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解诗意是下一环节,学生如何 读出味道和评价呢?建议这部分要求 挪至下一环节。

    师范读——生评价怎样读出自己的味道来——生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齐读。

     

    三、解诗明意

    1、这首诗写了什么?(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问题可以再详细一些,给学生搭建的支架相对小一些,如诗人是如何欣赏庐山的?欣赏到庐山的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

    2、老师提三个问题,如果能答出来,就说明这首诗大体读懂了。

    题一: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找出来。(板书:横侧 远 近 高 低)

    题二:作者欣赏庐山是不是真的横着看,侧着看,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角度不同)

    题三:角度不同,景色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远近高低各不同)

    (板书:景色不同)

    小结:苏轼不愧为大文豪,诗的前两句用14字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

    题三:作者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处可以问问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引导学生将诗中学到的知识往自身联系,为后面的运用做铺垫。

    小结:看来要想了解全面,就要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拓展明理

    1.师举生活实例1:一位同学放学校外等车远观学校教学楼……于是,他轻轻地吟诵道:

    (引读)不识庐山真面目——//这里教师举例后,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碰到的情况,建议教师引导后让学生多说。

    2.师举生活实,小结:诗中的“山”不是指庐山了,这个“山”可以是指一样东西,也可以是指一件事情,更可以是指一个人。

    3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4.读资料

    小结:在中国众多名山之中,庐山的文化积淀是最深厚的。观山如读史,游庐山不仅要带一只“风景眼”,一只“文化眼”,更希望同学们能在心里留一只“哲学眼”,走出庐山,我们带着这首诗回到生活当中。//请教师列出必读和选读篇目。

    五、训练运用

    举例谈谈生活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教师
    • 诗中
    • 西林
    • 庐山
    • 语文
    • 引导
    • 读诗
    • 这首
    • 学生
    • 生活
    • 四年
    • doc
    • 古诗两首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