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丽景-张荣华-《寓言两则》--2013年3月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故事短小,却寓意深刻。教学时理解寓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是教学重点。 -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 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211模式已适应。 - 
													教学准备:
 1、 本课课件。 2、 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 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相机指导理解“寓言”的形式。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 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有哪些疑惑?
 (重点指导“亡”和“牢”。)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一)、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同桌互读生字,相互正音。 3、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我认为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者两个词语的意思。)费维华 4、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二)、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2、 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 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三)、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 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总结了寓言的学习方法,再迁移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 了解故事内容 (3) 体会故事寓意 (四)、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重点指导“寓”、(该字在板书时已学,这里可另选它字)费维华“街” “窿” “叼”。 2、练写这几个字。 三、拓展阅读。1、引导读92页《负荆请罪》和《铁杵磨针》。(思考文前小问题。) 2、简单交流。 四、写话练习。(选择其中一个话题) 1、选择本课生字新词写出故事内容。 2、话题二、由《亡羊补牢》想到的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1、 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 指名说学习寓言的方法。 (复习导入很好,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如何自主学习提出了要求。)刘珩 二、方法迁移,学习寓言。1、 读题《南辕北辙》,用自己的话解释意思。(结合图片理解“辕”和“辙”。) 2、 小组学习。要求: (1)读通课文,同桌互读。 (3)分角色朗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3)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3、 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4、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南辕北辙”的事情?(这个讨论话题的出示,为写话作铺垫。较低了写话的难度。很好。)刘珩 三、拓展阅读。1、引导:同学们,在21世纪,南辕北辙一定是错误吗?请看《“南辕北辙”新解》和《又说“南辕北辙”》。 2、交流反馈。 四、写话练习。(选择其中一个话题) 1、 写写你身边“南辕北辙”的事情。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寓言,真的是走出了课文。 2、 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教学反思: 这两则故事短小精悍,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理解内容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得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我在教学中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课题每个字都有意思,明确通过朗读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理解课题意思,悟出道理。 - 
													板书设计
 
- 
													
- 
							- 标签:
- 寓言故事
- 寓言
- 南辕北辙
- 肥西
- 故事
- 寓言两则
- 学习
- 学生
- 理解
- 交流
- 2013
- 寓意
- 指导
- 荣华
 
-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