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才走得更远——语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才走得更远

    陈丽莉老师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摘要】作为第一线的跨越老师,我在思考中摸索着,在思考中磨合着。如何一举两得,扎实的基础与创造性的跨越同时腾飞呢?在实践中,我找到了感觉:跨越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才走得更远!省略中跨越,孩子走进美景;句子中跨越,孩子走入词海;学文并跨越,孩子们随心畅想。

    【关键词】跨越式 拓展 文本 创造性 语言文字 能力


    提到跨越式,自然而然就与创造性思维相连,如何让孩子在短短的40分钟,一篇课文的指引下,思维开拓?让孩子从你的引领下,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一句话,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走得更远?

    从扎实得文本教育,迈入跨越的队伍,我按部就班地尝试跨越式地教学:搜索资料、拓展阅读……的确,孩子们似乎懂得的更多了,可是,基础知识又如何能和阅读量一起飞跃呢?这是跨越几年后许多老师、家长共同的疑惑,作为第一线的跨越老师,我也产生了思考,在思考中摸索着,在思考中磨合着。如何一举两得,扎实的基础与创造性的跨越同时腾飞呢?

    在实践中,我找到了感觉: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才走得更远!

    下面,分享我的文本跨越理念:

    一、省略中拓展,孩子走进美景

    教材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文中有这么一句:“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

    则崛起巍巍“斜山”,包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好似“窈窕淑女”……”这句话从山形状怪异多变的角度描写出山的“随心所欲的美”。

    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说说、画画从句中那些地方感受到这种“随心所欲的美”。然后,我变了一个戏法,把这句话换了一种排列: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

    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

    包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婷婷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顿时激起了学生们朗读的兴趣,纷纷吟诵起来,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我由衷而感:中国语言文字的微妙,不就在这读读背背中感悟到了吗?

    当然,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是不够的,我顺藤摸瓜,请学生仔细品味、观察,发现了作者(诗人)对这千姿百态的山流连忘返之处:文本中的“……”。于是,我在这里让孩子们进入资料城,欣赏那一幅幅索溪峪那美轮美奂的山水,在孩子没从文本走到大自然中畅游时,我相机请学生争当“我是小诗人”,抓住文本中的“……”,在喜欢的图片下进行诗人留言,通过打写,继续把这种不拘一格的美想象出来,仿照文章的句式继续创作,这个小练笔不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好机会吗?

    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个省略号,激起了孩子们读读、评评、背背、写写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教材中遣词造句的巧妙,更需要语文教师用心把握。我觉得,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声情并茂的吟诵,只要把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才走得更远!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巧妙 ,提高了孩子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扎实中跨越,跨越中更扎实。


    二、句子中拓展,孩子走入词海


    一位教师说过“带刺的枝干虽扎手,可总有一天能绽放美丽的花儿”。见笑,这位教师就是本人,我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天赋和创造才能,就会使他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机会,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诱发想象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跨越式教学给老师带来了便利。

    例如:我在进行高年级阅读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文中有这样一句: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在教学时是出示了一个课件,让孩子培养语感,发展了思维,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请看课例回放:

    1、我们来个文字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贴横联

    课件出示:请读对联,说横联:(要求四字词)


    ————————

    别 别

    人 人

    摸 摘

    瓜 叶

    她 她

    寻 问

    藤 根

    2、学生读对联后,进入留言版,积极对横联(刨根问底、追根究底、寻根问底、寻藤问根、坚持不懈、坚毅执着……)

    3、进入讨论区,挑选喜欢的横联然后老师随机抽取同学们点击最多的对联

    合作朗读:男读上联、女读下联,齐读横联

    就这么一句,通过教师用心把握,通过课件的呈现,激发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教材中遣词造句的巧妙,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对于成长的热烈憧憬与向往,学会想象未来,进而创造未来,学会规划生活,设计自我。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渴望、带着创造未来的冲动去成长、去学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巧妙地在句子中进行跨越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让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不就走得更远了吗?

    三、学文并拓展,孩子们随心畅想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故事神奇有趣,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仅仅文本中的故事,岂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孩子的想象的渴望?

    1、学文前拓展,自主高效

    本单元的第一课:29课《乞巧》、《嫦娥》这两首古诗,诗内蕴含的奇妙就在古诗背后隐藏的神话故事中,于是,课伊始,我不急于学文,首先让孩子进入资料城,阅读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等有关的神话故事和视频,接着小组谈论感想,然后进入打写区,谈谈对故事或感兴趣的人物的看法或愿望。最后再来读古诗,自然而然,孩子对这两首脱离现实千年的神话诗歌,在拓展阅读中已经了如指掌,对诗意也就心领神会了。老师巧妙地把拓展放到学文前,也能收到高效,这不就是我们盼望中的一举两得吗?

    2、学文中拓展,能力提升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32*《夸父追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本的描写夸张、神奇,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奇妙之处,我只抓导读的两个问题来学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故事中想到什么?解决第一个问题时,为了让孩子体会现代神话故事的神奇,让孩子们拓展阅读《夸父追日》的古文和三十一字的译文,通过对比阅读,既利用译文概括了主要内容,又体会到神话故事的夸张神奇之妙处,学文中如此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岂不又一举两得吗?

    3、学文后拓展,梦想飞扬

    《夸父追日》学文后,又让孩子进入第二个拓展阅读城,去大量的神话故事中畅游,让学生把美好的人生呈现,让学生带着渴望、带着创造未来的冲动去成长、去学习。让拓展与文本亲密相溶,孩子才走得更远!


    结束语


    跨越式的理念使学生从想象变成一种欣赏和体会,更加生动形象,甚至身临其境,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形象感知度,使语文课在一种轻松的、活泼的氛围中进行。

    跨越与文本亲密相溶,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加快知识的传递速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益。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开拓广阔的视野,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因此我要与同行们分享我的收获:跨越与文本亲密相溶,扎实的基础与创造性的跨越就能同时腾飞!孩子才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2007.《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城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刚 (2000) .计算机在教学与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城市: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孙素英 (2008)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城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丽莉
    • 更远
    • 孩子们
    • 文本
    • 学文
    • 孩子
    • 语言文字
    • 拓展
    • 相溶
    • 学生
    • 跨越
    • 走得
    • doc
    • 亲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