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 邵红英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的目的也随之而变。由侧重于知识积累转向强调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人格素养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语文教学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造力的特殊功能,为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们逐渐地构建起最佳智能结构。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就会有疑难问题出现,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获得真知识。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水平,培养质疑习惯,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学中,我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题、抓住关键词句或抓住首、尾段进行质疑。如:讲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时,引导学生质疑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又如二年级(下)《恐龙的灭绝》一课讲完第四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1)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2)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提出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处理好问题。在课上,根据知识学习的需要,我经常组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同伴互助和集体讨论中学习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了《充气雨衣》一课后,学生知道了根据裙子能发明充气雨衣,解决往身上落水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发现问题、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课前我组织学生搜集积累邮票实物,课上教师又用大屏幕展示大量世界各地和历史悠久的邮票图片,学生对邮票知识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并在对比中感悟到英国发明邮票打孔机的阿切尔的伟大,产生了对创造性思维的向往。又如讲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在打写前,指导学生看老师提供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写话素材,使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对事物之间关系(即内在联系)的整体把握,直觉思维虽然是在瞬间作出快速判断,但是这并非凭空而来的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运用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和关系模式匹配方法所作出的直觉判断。实践经验愈丰富,各种知识和各种关系模式积累愈完备,这种根据就愈可靠,直觉判断也就愈正确。
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掌握读书方法的同时做到用心思考、按一定方法去思考、有根据地去思考,了解文中人物、动物等他们之间的关系,积累实践经验。
直觉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最初,我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支持参与的条件。如讲一年级(上)《落叶》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 )、( )、( )和( )把落叶当作( ),提示得比较具体;在讲一年级(下)《两只小狮子》时,课件出示:( ),一只( ),另一只( )。课件出示的内容渐渐减少;到了二年级(下),一般课文,我都将问题用文字表述,然后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这长期的训练中,直觉思维得到训练,学生们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在指导学生品词析句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不仅具有基于表象的思维(即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而且也具有基于词语概念的逻辑思维。当然,在小学低年级段这种逻辑思维还是比较低级的,但是“低级”并非“不存在”,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理解“整天”一词时,通过引读使学生明白:天刚亮,其他小狮子还没起床,这只勤奋的小狮子就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勤奋的小狮子又出来 ;晚上,别的小狮子在玩耍,刻苦的小狮子 ;一天,两天,三天,……,小狮子 练习 。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同时又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扎扎实实。
五、在指导学生理解与表达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像这一类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只要语文老师认真去挖掘,就可在教学中获得无限丰富的、可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不竭源泉。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比较强,喜欢独特的表达,更希望赢得别人的赞赏,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呵护,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求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如教学一年级(下)《棉花姑娘》一课时,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的学生就照着书说了一遍,老师表扬他:主要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语言能在简练些就更好了。这时,有一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又要表扬他,不盲目学别人,能够独立思考。这样,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尽量不人云亦云,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量理解,追求个性化。
2.打写练习题的安排渗透求异思维
跨越式教学的优势就是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支持老师设计发散思维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学有所获,都能与众不同。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在读写结合这一训练点的落实上,我安排了三个练习,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题目写一写,三个题目是:(1)可以按照书后的提示写一段话,把你看到的风用语言描述处来;(2)仿照我们课上以“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风藏在 里”的句式把你想到的都写出来,编成一首诗;(3)仔细观察生活,把像风一样的声音、气味等写出来。这样,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话,写出新意。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和途径,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他们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教学
- 创造性思维
- 培养
- 2010
- 语文
- 年会
- 城关
- 学生
- 跨越
- 低年级
- 渗透
- 课文
- 昌平区
- doc
- 思维
- 小学
- 论文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