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词语的妙用--语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重点词语的妙用

    重点词语的妙用

    内容摘要:

    跨越式教学的理念就是精讲加多读,可现在四年级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2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们试验教师共同的困惑。我想如果讲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抓好重点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对词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只有通过品,悟出词语内涵,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和运用的精妙,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而且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一、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重点词语,感悟文本

    三、抓重点词语,强化学生语感训练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主 题 词:善教、乐学、求知欲、情感共鸣、思想动态

    作者单位: 昌平区城北中心三街小学

    作者姓名: 李 艳 秋

    通讯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三街小学

    邮 编: 102200

    联系电话(单位)69742105




    正文:

    重点词语的妙用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方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课文,我们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常常借助于一篇篇课文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跨越式教学的理念就是精讲加多读,可现在四年级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2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们试验教师共同的困惑。我想如果讲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抓好重点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对词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只有通过品,悟出词语内涵,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和运用的精妙,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而且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一、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要抓重点句子、词语。要懂得由重点问题,顺藤摸瓜,找到重点段,再从重点段中找出重点句子、词语进行理解。特别要注意理解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可加速理解课文内容。

    如:《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文中写道:“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学生对用“古老”“年轻”这一对反义词来描写故宫理解不透。于是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古老的故宫”,这并不难,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又说故宫年轻了呢?学生默不作声,我赶忙出示了白天的故宫和夜晚灯光照耀的故宫图,让学生观看,通过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是五光十色的灯光的照射,使故宫显得那么崭新,所以说它年轻,学生感悟到“古老”、“年轻”这一对反义词的妙用,进一步理解了灯光为夜晚的北京带来了明亮与辉煌。

    紧扣重点词语进行阅读教学,还可利用这些重点词语进行一系列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避免孤立地词语训练。比如,我们可以针对重点词语寻章摘句,指导学生找寻课文重点句,抓住重点词语,训练学生概括与表达能力。如:《三个儿子》一课,学习第8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水很重,我问: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水很重的?学生不难找出“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腰酸”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学生一下子了解到妈妈提的水多么重,接下来,我又设计了引读训练,老师读“一桶水可重了, ”逐个指学生接后面的内容,学生就接着说“水直晃荡”、 “三个妈妈走走停停”、“妈妈胳膊都痛了”、“妈妈的腰也酸了”,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为下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抓重点词语,感悟文本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时有的语言是直白的,有的语言是含蓄的。含蓄的语言其义隐含在文字背后,要正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就应根据词语的表面意义挖掘词语的潜在的含义。

    如《葡萄沟》一课,学生读到葡萄沟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我问学生: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行,因为这些葡萄水分充足,在阳光的照射下,不仅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且还反射出不同的光泽。我接着追问:“从这个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们答道:葡萄沟的葡萄真好,品种多、颜色多、水分充足,一定很好吃,很甜。

    在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从文本中来又回到文本中去,通过换词理解、本意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的感受文本的含义,体会到文本画面的美,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三、抓重点词语,强化学生语感训练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训练是语言训练的基础,语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准确领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语感训练正是通过对字、词、句的正确理解,深入体会而形成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

    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张衡从小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话,通过自己仔细观察,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天文爱好者形象。我问学生“当张衡对爷爷的话半信半疑时,采取了什么行动?”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来,当我指名读时,一名学生把“一夜”、“几次”“果然”这几个词读的较重,我忙问:“谁说说他为什么这样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说这样读让我们感受到,小张衡不是晚上一会儿没睡好,而是一夜都没有睡好,好多次起来看星星,不是一次,最终得出结论。我又指名来读,学生们都读出了这一感受。

    通过这样的引导,词的重音、语调、节奏也就把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了。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感悟作者的思维途径,再通过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是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巧妙方法。我将继续按照这一思路走下去。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词语
    • 李艳秋
    • 学生
    • 城北
    • 理解
    • 妙用
    • 训练
    • 昌平区
    • doc
    • 重点
    • 中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