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剪纸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陕北剪纸

    陕北剪纸

    刘成章

        小剪刀搭上大红纸,一剪一剪,便是透明而飘动的线,便是强劲而跳跃的线,便是流畅而旋转的线。纷纷花雨,在线上洒落。

        一剪一剪,线变成山丹丹花,山丹丹花气韵生动;一剪一剪,线上跳出一只大公鸡,紧跟着又跳出一只,都耸起脖子上的羽毛,都张开铁一般的尖嘴和利爪,互相斗着鸽着。一副那么威风那么凶的劲儿;一剪一剪,线上响起了唢呐声和锣鼓声,线上扭过来秧歌队,线上摇晃着旱船和高跷,线上铺开了 正月十五 的红红漾漾的天地随着那线的飞划,一张冷寞得像戈壁荒沙的大红纸上,一个挨一个,骤然间可以捡拾起多少令人心醉的艺术品 ! 叫她怎能不剪呢 ?

        窗外,是永远能触发她的艺术灵感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窑里,是酸菜缸和炝葱花的气息,而这气息也常使她创作冲动不可按捺。她就坐这里,坐在铺着席子的热炕头上。

        汉子到啊 , 去了呢 ? 是在放开搞活的路上,畅着声儿高唱那全新的《走西口》吗 ? 是在欢庆乡镇企业飞速发展的大河畔上,尽情尽兴地敲打着那扬起黄尘的安塞腰鼓吗 ?

        不用问陕北婆姨。她手中的小剪刀上,早就露出了一些信息。

        那是他。她剪得多么精心,生怕丑化了他的身姿;她剪得多么动情,生怕剪伤了他的胳膊腿儿。

        于是,天底下一切眼睛都瞥见你了,天底下一切心儿都感觉到你了,陕北婆姨 ! 而此刻,小剪刀又剪开了。这回剪出的,是陕北婆姨对于童年的愉快回忆。

        一伙七八岁的小女女。

        她们蹿着小腿儿,甩着小辫儿,满庄满世界奔跑。

        她们最喜欢往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群里钻了。也许由于个头矮,她们最初注意的是人家的一双鞋:二三月桃杏花鞋,端午艾虎鞋,结亲石榴鞋,埋人莲花鞋。这变幻无穷的鞋,给她们上了美学的启蒙课程。接着,也许又由于她们的个头儿长得比较高了,能把人家的周身轻轻易易地收进眼帘了,那花枝招展的、更加变幻无穷的衣着,激发起她们强烈的渴望:快给自己的衣衫绣上花。可是小孩儿家,哪里能有彩线 ? 于是就搞来碧绿的树叶或火红的花瓣,衬在衫子里边,折上几折,再用珍珠粒般的小牙齿一咬,便是一朵花儿如此往复不断,五彩缤纷的花儿,便洒满了原本是素淡的衫子上面。那以自然色素印成的花儿,别有一番韵致。

        再后来,她们又学着剪纸。纸是春节时偷偷从门上剥来的对联,是二月二上山时拔来的五色小旗旗。如果连这也没有,就随便从哪儿捡来一张破旧的牛皮纸,用山上的狼棒棒根染成黄的,用河里的红玛玛石头染成红的,用门前的葵花叶子染成绿的,再从妈妈的百宝箱里偷来煮蓝,染成蓝的,一伙小女女坐在太阳光下,坐在黄土洼里,就剪起来了,剪得多么开心 ! 这时候,一群捣蛋小子就可能跑过来了,向他们扔石头,朝她们扮鬼脸,惹得她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 每当想起这些,就让人想起现在那群气吞山河、不可一世的陕北汉子。而现在,他们还往往脱不尽当年的调皮劲儿 !

        尽管日子已经过得很累了,尽管还常常躲不开人世间的一些不幸,然而,越是这样,那小剪刀上飞出的艺术花朵,越有生气,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一剪一剪的小剪刀,总有小曲悄唱伴随,难怪那些剪纸作品中总流淌着陕北民歌的旋律。

        倘问:当陕北婆姨剪迎亲场景的时候,她唱的是什么呢 ? 你听吧,一定像小鼓点似的欢快: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要好的。

    • 标签:
    • 安塞腰鼓
    • 线上
    • 剪纸
    • 剪得
    • 陕北剪纸
    • 婆姨
    • 语文
    • 陕北
    • 染成
    • 坐在
    • 便是
    • 剪刀
    • 花儿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