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区历史进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西北地区历史进程

    西北地区历史进程

        唐朝中后期,吐蕃和回鹘等势力长期割据西北和凉州,而西北各族中最强大的吐蕃王国和回鹘汗国也为了河西走廊的利益彼此相互征伐,唐廷虽对他们时有征讨,但始终未能真正收复此区,丝路的贸易也因而为此停摆。

        后来,吐蕃人在几经征战后终於驱逐了其他外族势力 ( 主要是回鹘 ) 而正式占据了河西走廊。回鹘汗国在唐朝与吐蕃的连番打击下,陷入崩溃的局面,回鹘并且开始四处迁徙。在 840 年回鹘部族大规模的西迁中,有一支投奔吐蕃。“是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这支分布在今甘肃省陇山以西和河西走廊一带的回鹘,按其所在地区分为几个部分:位于东南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的是“秦州回鹘”;位于东北,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回鹘都督石仁政、么啰王子、邈拏王子、越黜黄水州巡检四族,并居贺兰山下”;位于西北今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弱水(额济纳河)流域的是“合罗川回鹘”;位于西面今甘肃省敦煌县、安西县一带的称沙州回鹘;位手今甘肃省中部武威县(凉州)、张掖市(甘州)、酒泉市(肃州)的是甘州回鹘。甘州是河西回鹘的中心,故河西回鹘又称甘州回鹘。 但就在回鹘西迁河西后不久,吐蕃也发生内乱,急剧衰落。

        吐蕃人自从驱逐了回鹘等外族势力后,意气风发地占有河西走廊。但是吐蕃人善于作战却不善于管理,在吐蕃人统治河西走廊的数十年时间里,各座城市在盛唐时候修建的各项城市设施、水利设施都逐渐被废弛,出现了大倒退的局面。此时的河西走廊可以说是一片凋敝,经济萧条,百姓被残酷的压榨。吐蕃国既不能好好治理河西走廊,也因而让河西走廊的人民人心思唐。

        不仅仅是这样,吐蕃本土的国力也在不断地衰退,唐廷虽无力征讨吐蕃,却有能力进行外交上的计谋。此时由李泌一手构筑对吐蕃的外交包围网给与吐蕃极大的打击,回鹘汗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在西域不同的方向深深的打击著吐蕃帝国,唐朝也在四川与南诏国联手扼止了吐蕃势力的介入。在唐武宗会昌元年 ( 公元 841 年 ) ,吐蕃国内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人饥疫,死者相枕藉”。唐武宗会昌二年 ( 公元 842 年 ) ,吐蕃赞普郎达磨遇刺身亡。达磨无子,佞臣立其妃的 3 岁的侄儿乞离胡为赞普,许多人不服,甚至离叛,从而导致了吐蕃国内的大规模内乱。吐蕃本部称作“邦金洛”的奴隶平民也乘机起义。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给了日后张义潮沙洲起义一个极佳的外部条件。

        此时的河西走廊就是一个巨型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就能引起毁灭性的爆炸。唐朝这个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看到吐蕃国内灾荒连年,河陇各处吐蕃守将人心思变,兵防极度空虚,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决心收复河湟地区。会昌四年 ( 公元 844 年 ) 三月,“朝廷以回鹘衰微,吐蕃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大中元年 ( 公元 847 年 ) 五月,河东节度使王宰率代北诸军 , 于盐州大败尚恐热所率吐蕃军。次年 12 月,凤翔节度使崔珙奏“破吐蕃,克清水” , 并一举收复了原州 ( 宁夏固原 ) 、石门等六关和威州 ( 宁夏中卫县 ) 、扶州 ( 甘肃文县西 ) 。唐王朝的一连串军事胜利给了张义潮起义以强大的军事靠山,更使得河西人民不再感觉自己是孤立无援的,祖国就在他们的身后,这给了他们强大精神支柱,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给张义潮这些准备起义的河西人民壮了胆。

        《张淮深碑》中记载到:张义潮在沙洲“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见韬钤之骨髓。……知吐蕃之运尽,誓心归国,决心无疑。”张义潮首先明确了起义的决心。当然反抗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吐蕃帝国只凭一腔热血自然是不行的,如果想要成功的话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积蓄强大的实力。张义潮的骨干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敦煌的名门望族。如索氏、张氏、李氏等,都是沙州一带举足轻重的家族,这些家族在沙洲陷落之后得以留存下来,并暗中积蓄力量。唐朝民风尚武,讲究文武合一,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平时骑马射猎,习武刺击都是非常普遍,这习武之风在世家大族中更是被看重,这些家族人丁众多,实力雄厚,他们在张义潮起义和收复河西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佛门的僧徒。虽然说佛家讲究远离红尘不问世事,但是不代表佛家要求人们不要爱国。少林寺的十二棍僧救唐王就开风气之先,也是后世僧人的榜样。河西的高僧洪辩虽然以高深的佛法被看重,被吐蕃授予了“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的职位,但他“远怀故国,愿被皇风”,所以尽力帮助张义潮收复沙州。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佛教进入吐蕃之前,吐蕃本身就有自己的本土宗教——本教。佛教传入之后,本教和佛教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斗争,最后演变成达玛进行的灭法运动,几乎将佛教在吐蕃彻底铲除,佛教自此在西藏地区一蹶不振长达百年。最后达玛之所以被佛僧刺杀也是因为他的灭法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僧人自然不愿意为吐蕃的统治者效力。由于唐朝西域的佛教极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而沙洲(敦煌)乃当时的中西交通要冲,佛教自然也是极为兴盛,教徒数量庞大,广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在这些爱国僧人的宣传感召之下,对吐蕃的反抗精神深入人心;第三,豪杰义士 .

        如后来张义潮的得力部下副使安景,部落使阎英达等等,都是当地著名的豪杰。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于大中二年(公元 848 年)张义潮率众在沙洲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他率部队披甲执锐,与吐蕃军在城内展开混战,城中的唐人纷纷响应,人人与吐蕃军拼命,吐蕃军在城中军力本来就不多,在出其不意之下,自然抵挡不住,于是从城中逃走。吐蕃军从城中败退之后自然不能甘心,于是从周边调集了兵力又将沙洲团团围住。虽然敌众我寡,但张义潮不愧是一个胸中有韬略的英雄,他“启武侯之八阵,纵烧牛之策”,于是“破吐蕃之围”。张义潮此时率城中兵马杀出重围与吐蕃军决一死战,短兵相接之际,“白刃交锋,横尸遍野,残烬星散,雾卷南奔”。起义军终于在沙洲艰难地站稳了脚跟。

        这沙洲一发动,立刻成燎原之势,甚至造成了吐蕃内部的大变乱。藏文史书记载,这次“初发难于康,寝而及于全藏,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吐蕃原洛门川讨击使尚恐热 ( 一作论恐热 ) 亦发动叛乱,并篡夺了吐蕃大权,自称为宰相。当然以叛乱夺权的他没能力让所有的人心服,与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851 年(唐大中五年)正月,张义潮在收复沙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后,唐朝即命其为沙州防御使。是年十月,“张义潮发兵略定其旁爪(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锁阳城)、伊(今新疆哈密市)、西(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古城)、甘、肃、兰(今甘肃省兰州市)、鄯(今青海省乐都县)、河(今甘肃省临夏县)、岷(今甘肃省岷县)、廓(今青海省尖札县北)十州”。唐廷大喜,在沙州置归义军,任命张义潮为节度使。此时,河西回鹘依附于唐归义军。

        进入 10 世纪,吐蕃已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唐)。甘州为回鹘牙帐,而凉、瓜、沙三州将吏犹称唐官”。唐末时期中央控管力量衰弱,归义军节度使张奉趁机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但这时甘州回鹘势力在休养生息许久后,也日渐强大起来,他们扩张至河州、兰州一带,并多次进攻金山国。

        911 年(后梁乾化元年),沙州降于甘州回鹘,张奉称回鹘可汗为父。张氏以后,曹义金任沙州留后,附于甘州回鹘一起向后唐朝贡。虽然后唐庄宗李存勖( 923 — 925 年在位)在名义上任命曹义金为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实际上曹义金及其子元德、元忠等先后依附于回鹘,瓜、沙两州属于河西回鹘的势力范围。自曹义金起,曹氏世代与回鹘通婚,其后裔曹贤顺竟自称“沙州回鹘”。 1016 年,回鹘占据凉州,整个河西尽归回鹘所有。后来河西回鹘人口增加到 30 多万,其中“壮可用者” 20 万。回鹘的势力继续兴盛,直到后来党项势力的兴起后才逐渐走入历史的尘埃。

        在历代河西回鹘可汗的世系中,《宋史》记载的有仁美(死于 924 年十一月),其弟仁裕( 928 年遣使后唐, 940 年遣使后晋),仁裕子景琼( 961 — 977 年贡于宋),夜落纥密礼遏( 980 年贡于宋),禄胜( 1001 年贡于宋),夜落纥( 1004 — 1011 年贡于宋),夜落隔( 1015 年上表于宋, 1016 年死),夜落隔归化( 1016 年继位, 1020 年贡于宋),夜落隔通顺( 1023 — 1028 年贡于宋)。

    • 标签:
    • 安塞腰鼓
    • 河西
    • 张义
    • 起义
    • 西北地区历史进程
    • 沙州
    • 甘州
    • 语文
    • 甘肃省
    • 沙洲
    • 佛教
    • 吐蕃
    • 河西走廊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