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高年级跨越式课题语文教学的有效备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2


    题 目浅谈中高年级跨越式课题语文教学的有效备课


    昌平区巩华中心小学 郑立丽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校跨越式课题的深入开展,实验年级的升高,课文越来越长,许多实验教师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总想面面俱到,但却感觉无从下手,有的教师更是觉得没有时间去训练写作了。我认为无论是跨越式课堂,还是传统课堂,只要教师精心备课,备在关键之处,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写话目标”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习作目标”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习作目标”中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通过深入解读这些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课标》所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有效沟通、工具人文和谐、文意能够兼得。而抓好本课题研究,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正好符合《课标》本意,促进课标精神的真正落实。

    二、研究的依据:

    我国古代的读写沟通、相互依赖的思想: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写作对读书的依赖关系,或者说阅读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这些理念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正是为了突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而实现双赢目标。这与跨越式课题不谋而合。

    三、研究的意义:

    阅读和习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提炼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实效性,有利于更好地指导阅读和习作教学实践,并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理论宝库。并进一步实践提炼出读写结合具体操作策略和方法,由于有新课程理念和新的理论模式作指导,加上操作策略方法的广泛实用性,一定有助于小学读写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

    四、实践的总结:

    要想打造中高年级跨越式的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1. 备典型文章布局谋篇之法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下面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分析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上的特点,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开头一自然段写道:“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分四个自然段、按四个季节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一自然段写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很明显,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构局谋篇的,非常典型。教学设计时应按照课后思考题“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提示和要求,侧重思考如何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

    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中年级段的教学向高年级篇章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内容并不很难。因此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教学时,我不仅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既关注文章的内容,还关注文本的形式,为高年级的篇章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从文章结构上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作者先概括地写小兴安岭是树的海洋,然后按四季的顺序分述,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四季的美丽,字里行间抒发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最后加以总结,抒发情感。

    此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四篇拓展阅读文本资料:《美丽的大兴安岭》、《家乡秋色美》、《美丽的家乡》、《姥姥家的小院》,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有选择地阅读(自选内容、数量),同时思考自己所读文章与《美丽的小兴安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自学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发现规律:第一篇文章《美丽的大兴安岭》与课文的结构及写作顺序完全相同,阅读这篇只是起到一个巩固学法、加深印象的作用。其余三篇文章也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但写作顺序却各不相同:《美丽的家乡》按地点的转换描写,《家乡秋色美》按一天当中的时间不同进行描写,《姥姥的小院》则按方位的顺序描写。

    这样通过拓展阅读深化学生对总分总篇章结构的认识,引领学生发现规律,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的大厦,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中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逐步让学生感悟、掌握并学会运用的布局谋篇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布局谋篇方式;②承接式: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的事件发展的经过;③因果式: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④并列式:同时写出事物不同的方面。

    2. 备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之处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一般来讲,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品味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同时也有助于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一箭双雕,实质是“工具”与“人文”共舞,“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我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我们来看看这位教师执教《猫》一课中是怎样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增强读的效果的。

    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

    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

    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

    生: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

    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

    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读,生鼓掌)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

    从这一简要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空洞地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的思想情感,而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吧、呀、呢”三个语气词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自己体会出这三个语气词在表达上的作用。由于教师指导得法,学生不仅领悟了老舍先生喜欢猫的情感,同时也明白了语气词使用方面的知识。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阅读中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运用奥妙的两个策略:一是感受和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的思想情感”,其实不是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所在,而让学生领悟“如何通过语气词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知识,才能让学生今后用好这一类词语产生迁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产生直接的效果;二是“品味语言、文意兼得”可分两步走,首选要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以此为起点,再回过头来研究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很显然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的第一步,不是完整的阅读课,必须“着眼于语言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常用的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有换词法、加减法、情境法、演示法、假设法和提示法等。

    3. 备经典课文表达方式之妙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方面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翠鸟》一课在描写方面的特点,设计教学如下:

    《翠鸟》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描写翠鸟捉鱼时的动作:“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几句话中,前一句正面描写翠鸟捉鱼动作的快、敏捷,后句通过景物从侧面衬托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学生一般能通过句中的“蹬”、“叼”、“贴”等动作,体会到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而容易忽视后一句的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和表过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去感悟、内化,并逐步学会运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主要要靠增加读写实践,但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课中,适时巧妙地渗透作文常识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特征,从中年级开始应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步领悟掌握的作文常识有:先总写后分写、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归纳等常见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按观察顺序写等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顺叙、倒叙、插斜等常用的叙事顺序;记事要从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面交待清楚;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同时还应结合阅读和习作实践,使学生感悟、掌握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习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习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后,再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使跨越式课题稳健前行。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陆青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08年第3期 第 45页 《阅读课中的随文练笔》 山西出教育报刊社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中高
    • 教学
    • 语言
    • 教师
    • 阅读
    • 表达
    • 顺序
    • 文本
    • 跨越式
    • 课题
    • 语文
    • 浅谈
    • 学生
    • 有效
    • 文章
    • 年级
    • 昌平区
    • doc
    • 备课
    • 中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