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朱亚

    东风东路小学

    摘要:

    课外拓展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心理品质的成长。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之作,老师应充分发挥其范例作用,让学生通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同时,应该指导学生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学习时间,从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关键字:主题拓展阅读、有效阅读、拓展方法

    一、什么是主题拓展阅读

    主题原指文章的主旨、立意、中心思想等;再后来又被引申为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主题拓展阅读是由后一个引申意产生的,围绕课文的某一方面或单元的某一方面拓展延伸的阅读,即主题阅读,或者叫专题阅读。它像一条丝线,将散落在书海里的美文按主题、作家串联起来,使一篇篇灵动鲜活、文质兼美的文章变成为孩子们继课文学习后的又一道精神大餐,并完成从“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的逐次提升。打个比方,一次主题拓展阅读就像是种植一株榕树,课文是榕树主干,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就是枝枝叶叶,其中的一个作品都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又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就培植了一片茂密的“文学丛林”。

    二、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必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主题拓展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结合文本适度地拓展相关内容,如主题相同的短文、片段,或链接与文本关系密切的课外知识,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作为语文能力基石的阅读,如果仅仅靠有限的课文,那只能是杯水车薪。学生单从课文获得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于分析问题及表达的需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拓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三、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1)文本背景拓展

    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会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以便尽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种阅读内容或是对作者的介绍,或是和课文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这些或生动、或真实的材料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如我们熟悉的作者新美南吉,学生就是从课文《去年的树》开始认识他的,然后阅读他的《小狐狸买手套》《白蝴蝶》等,渐渐喜欢上这个作者,再去找更多他的书来读。渐渐地就形成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或课前,或课尾,或课中,要适时地把作家请出场,推介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家的初步认识,开启一扇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阅读大门,从而对其作品产生阅读期待。

    2)文本疑点拓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点,这时我们适时适当地利用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如在小学语文《落花生》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学生读到这两句(特别是后一句)时,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很难得?”“为什么父亲在收获节来?” ,“老师,作者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这么难请?”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地山的家庭背景:

    许地山(18931941),现代著名作家,教授。名赞坤,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福建龙溪,出生于台湾。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许地山的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生,这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事。

    一般说来,父亲总是和妻子、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许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节还要去请他。

    父亲既然很忙,家中又没什么大事,为什么父亲还要来呢?结合文本,学生就能读懂父亲这番苦心:这次回来更重要的是借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3)在文本空白处拓展阅读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有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段:“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这样的“微笑”,“小手中还捏着一根小火柴”,这些细节学生是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真意。如果老师利用下面的诗歌让学生去读:每次点燃火柴微微光芒 /看到希望 看到梦想 /她说你要勇敢 你要坚强 /不要害怕 不要慌张 /让你从此不必再流浪 /妈妈牵着你的手回家/ 睡在温暖花开的天堂。学生一定慢慢回味出其中的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天堂的渴望,而这样的“微笑”,“小手中还捏着一根小火柴”,这些细节更会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4)创造环境,引起感情共鸣,激发自主拓展

    感情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没有感情的语文学习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把学生的感情真正调动起来,并逐渐高涨的时候,要借助教学智慧及时进行输出和宣泄,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沮丧和厌烦情绪。而适时地拓展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学习《黄继光》一文后,学生被黄继光的伟大精神感动着,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学生眼眶中蓄满了泪水,此时在悲壮的乐曲声中,让学生深情地读一首专为黄继光而写的诗《永恒——献给黄继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切的情在学生琅琅的诵读中从学生心中缓缓流出,学生情感得到了充分释放。同样题材的《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等文本亦可趁势导入,使学生更加理解军人保卫祖国的神圣和爱国主义激情。

    5)在认识不全时拓展阅读

    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材料。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于伯父的理解只局限于他送我二本书让我好好读,这是不够的。对此,教师提供了鲁迅为少年儿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学生理解鲁迅不仅关心他的侄女,他的心里还装着全中国的少年儿童,装着祖国的未来。理解伯父救助车夫一处时,教师补充了巴金记录鲁迅追悼会情景的一段文字。当那位黄包车夫出现在追悼会上的资料出现时,学生才真正明白,鲁迅先生对于这位车夫的帮助原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这么大的震撼,体会到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爱戴。

    6)在巩固学法时拓展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力及读书方法举一反三,让学生独立读懂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即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能力运用于课外阅读中,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如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老师就为学生提供同样抓住景物的特点的写景文章,读完后填写下表。这样就为学生阅读游记类的文章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参考文献:

    《让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 郑玉涛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等主编

    《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王义堂、田保军等著20043月版

    《高中语文教科书题材分析——以爱情题材为例》童蓓菲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语文拓展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崔国明 《中学语文教学》20057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进行
    • 阅读
    • 文本
    • 语文
    • 浅谈
    • 拓展
    • 学生
    • 父亲
    • 有效
    • 主题
    • 如何
    • 课文
    • doc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