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秀东山培正小学覃穗-拓展阅读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拓展阅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实施策略

    拓展阅读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东山培正小学 覃穗


    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的探究,我们的试验老师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摸索,老师们总结出其基本模式为:课文教学——主题式拓展阅读——单元写作。

    但模式定下来以后,在教学中,一些老师便走进了把模式中的各个环节简单地按步就班,割裂实施的误区。其实,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相辅相承的,互相渗透的,只要是合理地安排,精心地设计,有时各环节的有机的结合,能更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例如“主题式的拓展阅读”作为基本教学模式的中间环节,并不是说它只能单一地安排在“课文教学”之后,“单元写作”之前,作为单一功能的资源使用,有时在课文教学中巧妙地安排拓展阅读活动,更能帮助实现,甚至是深化课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拓展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价值。


    一. 主题式拓展阅读在课文教学导入环节中的实施。

    在这方面,特级教师王松舟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和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1.《一夜的工作》

    师:19983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个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师:读完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那位诗人为什么写下这首诗?

    2:总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师:读进一首诗,想进一首诗。……带着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感受,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请一边默读课文《一夜的工作》,一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我们的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松舟老师利用怀念周总理的一首诗进行课文教学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总理是个怎样的人的学习欲望。一开课便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巧妙地利用相同主题的拓展阅读资源激发学生“走进文本”,并通过课内外互文理解,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

    2.《秋天的怀念》

    师:……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重病使他高位截瘫,靠轮椅行走至今已经33年了,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课件: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唤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忍受不住,就召唤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同学们,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怀念。

    生:我读到了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师板书:苦)

    师:不仅在《合欢树》中,史铁生有很多篇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情感,比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有关关庙的回忆》,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生:《秋天的怀念》

    窦桂梅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阅读从作者相关主题的文章摘录下来的语句,不但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课文,开展课文的教学,同时,也是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引入了“史铁生的世界”,《秋天的怀念》写得是那么催人泪下,那《合欢树》呢?《我与地坛》呢?……课后,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地阅读史铁生的其它作品。窦老师就是这样利用拓展阅读,巧妙地让学生“走进文本”,然后再主动地“走出文本”。


    二.“主题式拓展阅读”在解决课文教学重难点环节中的实施。

    在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时,进行适时而且适当的主题式拓展阅读,不但能帮助重难点的突破,更能使课外资源与课文相辅相承,共同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地。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的时候,利用外交家对晏子的评论:“晏子的语言虽然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这句话当场使学生们产生了意见分歧,争论晏子使楚是在逞口舌之能,还是体现了晏子的智慧。

    其实,这是老师在“欲擒故纵”,教师随后让学生留意晏子说话前的的动作“看了看”。除了让学生比较课文的句子中没有这个“看了看”与有了这个“看了看”的区别外,窦老师还让学生阅读了一篇情节相似的拓展阅读材料《胯下受辱》,进行对比阅读:

    师:韩信和晏子一样,都是受辱,这个韩信被一个无赖诋毁,要他钻这个无赖的胯下,

    面对这个无赖的要求,韩信是怎么做的?

    生:韩信像是没有听见似的,继续往前走。

    师:当无赖必须要他钻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生:韩信默默地注视他好一会,虽然感到很难堪,最后还是忍气吞声地伏下身子,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韩信注视了他好一会儿,到最后才钻了过去。“注视”也是看,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看了看”的时间很短,“注视”是要看好一会儿。晏子几乎没有经过思考,而韩信是思考过后,最终选择了钻过胯下。

    师:其实,韩信胯下受辱的经历表现了他的大智若愚和非凡的气度。少年时他的这一特殊经历,锻炼了他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性格,使他日后成为了杰出的将领。而晏子呢?楚王看见他矮小的身材,想羞辱他,如果晏子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地钻狗洞,你觉得有没有可能?

    生:没有,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官,他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了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懦弱,可以侵犯。

    师:就是这个“看了看”,晏子发现,不仅是对自己个人的侮辱,更是对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心态上跟韩信一样,但是不能不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国家的尊严。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看出了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体现了什么?

    生:冷静。

    生:为了国家的安全不顾个人生死。

    生:有勇气。

    生:有智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解决难题的办法。

    师: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你们刚才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这个“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话,我们才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和底气。

    窦老师利用主题式拓展阅读,既帮助学生突破了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了晏子的机智,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位试验教师在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当教学到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为作者修改作文的部分时,教师发现单凭课文的内容还不足以让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体会叶老先生的文品和人品。”(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于是教师便在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体会后,添加了主题式拓展阅读的环节:

    师:叶老先生为作者修改作文,除了运用了课文中提到的两种方法之外,还用了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阅读拓展资源里的叶老先生的修改原稿,找出其他的修改方法,并说说这样修改的好处。

    生:略。(除了课文里列举的改、断的修改方法,学生还找到了调、增、删的方法,并谈了这样修改的好处)

    师:这时,你还想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修改?

    生(多位):一丝不苟、不胜其烦、功力深厚、经验丰富、规范、准确、平和……

    师:从叶老先生对一位素不相识的普通中学生的作文的修改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在课文教学中,利用主题式拓展阅读资源与课文互补,可以让学生的体会更全面、更深刻,从而更好地完成课标的任务。


    三.利用主题式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每篇课文,都有其教学的情感目标。但有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时代或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这时,便可以利用主题式的拓展阅读,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在讲到周恩来在沈阳租界里见到的洋人压死中国人后扬长而去,中国巡警不但不抓住肇事者,反而把死者的亲属训斥了一番,围观的群众敢怒而不敢言的故事后,学生们都对这样的现象大为不解,纷纷提问:“洋人在中国压死了中国人,警察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送上法庭,让法律来制裁他呢?”“中国警察为什么不敢抓那个洋人,反而把死者的亲属训斥了一通呢?”“就算那个警察不敢抓洋人,围观的群众为什么不团结起来抓住那个洋人,让他赔偿死者的亲属呢?”……看来,是课文所讲述的年代和今天相差甚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体会不到当时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欺凌下的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体会到当时的“中华不振”,产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一位教师在此处插入了主题式的拓展阅读:


    (一)历史的倾诉

    事件时间

    发动战争

    事件结果

    事件影响

    战争起因

    战争名称

    清政府对策

    条约内容

    18401842

    林则徐禁烟(鸦片),阻挠了英国利用鸦片牟取暴利,毒害中国人民。英国因此而发动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两白银;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给英国作为通商口岸,经商缴纳的税款必须和英国商定。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491895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派代表议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加深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

    18561860

    英、法、美、俄联军侵华。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逃往承德


    一代名园圆明园被抢掠一空,并被大火烧毁于一旦。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达六百万英镑。

    19001901

    英、法、俄、德、意、日、美、奥组成的八国联军以剿灭反抗他们的义和团为名义侵华,并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惶出逃,并派大臣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1.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等做担保;

    2.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八国联军的活动;

    3.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八国联军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 划定北京东郊为租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历史事件花絮:


    • 1830年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对此,清政府不但不加禁止,而且连许多王公大臣也成了“烟民”,最后连士兵都在吸食鸦片。直至1839年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才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 1849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一味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很快地攻到了威海我国北洋水师的基地,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3000万两白银,在圆明园的废墟上兴建颐和园。


    • 1895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要求“变法图强”的光绪皇帝,杀害了发动要求进步的“戊戌变法”的有识之士,不允许任何人动摇她的政权。


    • 1900年,颐和园遭八国联军野蛮破坏,后来慈禧太后又花费巨资重新修复。


    • 1901年,在签订《辛丑条约》过程中,慈禧太后见八国联军并没有想夺她大权的意思,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条约内容。她还对八国联军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八国联军)之欢心。”


    • 租界,就是从《辛丑条约》后产生的,后来延伸到在各大商业城市,比如天津、沈阳、上海、广州等地后来纷纷成为八国联军的租界。


    (一)洋人治外法权

    在那个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年代,洋人用枪炮逼清政府立下的法律却是这样的:租界内外“华洋分居,避免事端”。租界的治安主要由外国巡警来维持,中国巡警只是作为辅助。洋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即洋人在华犯罪由本国处理,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二)租界——帝国主义的乐园,中国人民的地狱

      •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象犯人一样的“号衣”。

      • 上海租界公园门口,竖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 租界内的赌博、贩卖毒品、贩卖人口,是受帝国主义保护的公开行当。汉口法租界巡捕房卫生检查所公开发行吸毒执照,最高售价50元一张。在赌场,被诱骗的中国人,把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输光赌净,甚至倾家荡产,卖妻卖儿,还有许多人被逼得投江自杀。

      • 挂着“慈善”招牌的上海公济医院,为了让一个头上长满痴痢的洋人“体面”,竟然到街上抓来一个中国人,强行揭去头皮,给洋人移植。

      • 更有甚者,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租界呀,租界!你是帝国主义豺狼的乐园,却是中国人民的地狱!


    同学们,听完了这段历史的倾诉之后,你找到了“中华不振”的原因了吗?你明白了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吗?


    学生在阅读后,不但找到了关于“中华不振“的答案,而且对洋人的贪婪霸道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表示的深深的愤怒;不但表达了对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不振而读书”深深的理解,更发表了自己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决心。由此可见,借助了主题式拓展阅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成为了一种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的过程。


    四.利用主题式拓展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

    在新课标教材里,经常安排了课后的小练笔。但有的学生学习完课文后,仍然苦于“不知道该写什么”和“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时,我们可以借鉴下面这位试验教师在指导《画风》一课的小练笔(“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把风画出来吗?)时的做法。这位教师把拓展阅读资源分为《启发篇》《风的知识》《风的美文》三部分:

    在《启发篇》这部分,安排了《踏花归来马蹄香》《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等文章,目的是从思维方式上指导学生:画花香和风一样,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把他们表达出来,可以借助别的事物的力量;虽然课文中的小朋友都想出了画风的办法,但是我们可以“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用更好、更独特的方式把风画出来。

    在《风的知识》这部分,教师安排了许多关于风的自然知识,例如《龙卷风》《奇怪的雨》等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风的知识,从而为写风的选材作准备。

    在《风的美文》部分,安排了风的童话、诗歌、文章等等,从写作手法上给学生起到启发和做示范的作用。

    阅读完后,学生纷纷下笔。有的受到了《刺勒歌》的启发,写下了《草原微风》的美文,重现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有的受了《龙卷风》的启发,描写了气势惊人的龙卷风刮起的情景;有的受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启发,利用一艘艘鼓足了帆在海上快速航行的帆船表现了海风……

    由此可见,借助主题式拓展阅读,无论是在选材、表达上,甚至是思维方式上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文教学中穿插主题式拓展阅读,并不是随意的、漫无目的的、形式化的,它的使用必须为实现课文教学目标或使其深化而服务。另外,由于受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限制,因此在课文教学中穿插的主题式拓展阅读不宜采用长篇的文章,而是要对资源进行精心的筛选、编辑,并合理地设计实施的步骤,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否则会变得主次不分,适得其反。


    6 页 共 6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策略
    • 教学
    • 租界
    • 阅读
    • 越秀
    • 运用
    • 研究
    • 晏子
    • 拓展
    • 学生
    • 看了
    • 主题
    • 课文
    • doc
    • 中国
    • 东山
    • 小学
    • 读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