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观刈麦》教学设计及点评--2011.8刊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初中语文《观刈麦》教学设计

    王雅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教材分析】

    1、《观刈麦》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中学教材中极少的体现民生,关注农民生活,表现了知识分子良知的文学作品。

    2、《观刈麦》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它通过描写麦收季节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凄惨处境,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观刈麦》属于古体诗,相对普通律诗和绝句,诗歌比较长,生僻字也相对较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设计理念】

    本课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属于导读课型。在媒体的应用上属于媒体支撑型。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属于网络交流学习型。这堂课尝试在熟练应用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媒体的支撑和网络平台的辅助,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学习的美好境界中去。

    【学情分析】

    1、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未来班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他们几乎对平民生活一无所知,对农业生活更是极度隔膜。他们不仅缺少最基本的农业常识,而且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完全不了解。

    2、七年级的学生还比较欠缺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读诗还停留在诗歌意义的表层次上,缺乏深入的思考,更不能联系现实生活来进行知性的阅读欣赏。

    3、他们普遍爱诗,对古典诗歌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良好的解读和巧妙的引导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4、他们天真善良仁慈,虽然远离生活但是渴望了解生活。通过文学作品走进真实的人生是他们的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观刈麦》的大意。

    2、了解诗人白居易的常识。

    3、初步接触读诗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用形象的富有细节的语言描绘诗境。

    3、用自己的语言感悟诗情发表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底层农民的生活,理解底层农民的痛苦,激发热爱底层农民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

     

    1、三步读诗法:读懂诗歌—— 读懂诗人—— 读懂社会

    2、综合应用诵读法、联想想像法、联读法、对比法等方法。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认真预设并且充分关注课堂生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大意,了解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激发共鸣,反思社会。

    【教学资源】

    1、语文课本

    2、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和其他表现民生的代表诗作

    3、部分“不识民生”的文学作品

    4、多媒体课件

    5WIKI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师展示投影,请学生思考,和学生简单交流。

    投影展示

    • 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

    • 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

    • 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

    投影展示

    • 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

     

    2、师投影展示历史故事,请生读。

    投影展示

    •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饿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

    3、师投影展示诗歌,请生读。

    投影展示

    农家·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4、师投影展示下面诗句,请生读,并请生想像:终于等到了一年的丰收,此时此刻,农民们会如何呢?学生的想像一般与诗情大异,由此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投影展示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第二部分:热身运动

    1、师投影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 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诗两遍,把全诗分为三层。

    • 边读边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2、师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起来组合诵读,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老师稍做点评。要求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

    3、师请一组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的初读感受。

    4、师投影告诉学生一般读诗的三个境界。

    投影展示

    读诗三境界

    • 读懂诗歌

    • 读懂诗人

    • 读懂社会

    第三部分:读懂诗歌

    1、师投影学习要求,生自主活动准备。

    投影展示

    • 认真倾听同学诵读前十句。

    • 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请设计诵读。

    • 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2、师请学生代表动情配乐诵读。

    3、师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哪一句诗最拨动自己的心弦。要求学生说明原因,而且展示诵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是该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一定要相机引导,巧妙对话,指导诵读,力求全体学生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中都能有具体的收获。教师的点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农民忙到什么地步?你在35度以上的高温下踢过球逛过街吗?忙碌的这一家人是不是最可怜的?还有谁更可怜?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读懂诗歌。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读好关键句: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4、师导引学生讨论: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展示投影,请学生朗读。师用《卖炭翁》中的名句引导学生理解《观刈麦》中最动人心魄的一个句子。

    投影展示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3)重点敲打“但惜夏日长”中的“惜”字:先请学生找出这个词,然后板书这个词,接着请学生用“惜”组词,请学生判断选择诗中之“惜”是哪个意项……最后师在黑板上画第一颗泪珠,板书归纳:农民苦

    4)指导学生动情诵读,要求读出农民辛苦割麦心理的纠结、变态、劳苦和惶恐,感受农民的艰辛。

    第四部分:读懂诗人

    1、师投影展示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 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三遍。

    • 读注释。

    • 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2、生朗读和默读。

    3、师请学生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要求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注:这是本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的点评一定要凹凸有致,要鼓励学生,更要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发言。在学生不断的发言中力求凸现白居易的形象。)

     

    4、师顺承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

    1)投影展示《琵琶行》名句。简单解释。请生读。

    投影展示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2)师投影展示,稍作讲解。

    投影展示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人称“诗魔”或“诗王”。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妪也能听得懂。

    3)师画第二颗泪珠,板书归纳:诗人痛

    第五部分:读懂社会

    1、师投影展示学习要求。

    投影展示

    请同学们进入苹果wiki平台“青春之语文”《观刈麦》学习页面,默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缭绫》二诗及其翻译,并且在平台上机打自由发表留言。留言主题为: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请注意:努力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2、生进入信息学习平台,阅读并写作。

    3、请学生先自由浏览留言,交流写作成果。

    4、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注:这个环节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要力求做到:点评针对性强,引导学生努力用文学语言表达,教师巧妙串联起学生的发言,不断完善诗人的形象深化学生对诗情的理解。)

    5、师归纳总结:在黑板上画第三颗眼泪,板书:社会伤

    第六部分:小结

    1、师投影《悯农》诗二首和《烈日炎炎似火烧》,请学生配乐动情诵读。

    投影展示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2、师小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孩子们啊,但愿你们从这些诗中读出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但愿你们拥有“珍惜”之心,“怜惜”之情。但愿你们不要成为那不知百姓疾苦的公子王孙啊!

     

    • 教学反思

    一、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来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古典雅韵如何成功与现代技术结合,其最佳对接方式是什么,最佳对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古典又现代的。《观刈麦》是一次朴素的尝试:当用则用,可以不用就坚决不用,要用得既谨慎又大胆。

    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呼应和融合。《观刈麦》的教学动情点爆破点应是思想的唤醒和情怀的熏陶。而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没有沉迷于此:作者的基本情况、诗歌的基本理解、关键词语的锤炼琢磨、诵读的准确到位……总体来说,这堂课的知识底座还算比较扎实。加之板块鲜明,线索清晰,不管从知识积累,还是从能力训练上来看,在这堂课上,学生都不会是只有一笔“糊涂账”。

    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

    1.板块可以更凝练。“热身运动”可以融合在“读懂诗歌”中。课的外部形象,越清瘦越精神。现在还稍显臃肿了。

    2.课件的制作艺术性还不够,wiki页面设计还不漂亮,课件上可以适当添加麦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项劳动。作为中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是我的软肋,需要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

    3.课堂点评的功力还需要提升。有时候还不够凝练,点拨的力度和准确度都需要再上层楼。

    4. 写作任务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应该在任务设计上从写一个词、到写一句话,最后到写一段话,呈现出明显梯度。如何这样分层设计任务,学生的收获会更扎实。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策略.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观刈麦》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

    丁杰 韩秋枫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介入课堂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阅读是个体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之一。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为阅读教学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无法常规化,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课常常处于做秀的尴尬境地。怎样上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课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教学层级模型

    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说、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以及对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分析,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层次如下图所示:

    图 课堂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层级模型1

    阅读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与阅读文本进行多层次的互动、进行意义建构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学生的内部认知因素(阅读情感、阅读策略等)和学生所处的课堂环境(包括教师、其它学生、教学内容、技术工具等构成的系统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提供资源、工具,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发现的过程;网络环境为学生的阅读认知、审美、应用和创造提供丰富的资源、便捷的平台和过程性的支持,促进阅读层级的循环渐进发展。

    认知过程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但在此处,认知是特指对课文的字词、文意、结构脉络、主题等事实层面信息的感知与理解,这是课文理解的知识性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维加工。

    语文教学中可以审美的对象是很多的,但是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抓住重点,有所侧重的进行审美。从审美的对象来说,既包括对课文语言形式的审美,也包括对课文表现内容和意境的审美;从审美的时机来说,既包括入境的审美,也包括出境的审美。具体来说,首先要入境,对文篇的妙笔和结构进行鉴赏,对文章的蕴意(包括文章内容所体现的形境、意境、理境)进行体味;然后要出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建基于文本之上的独特感悟,并对文章的风格进行赏析。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7年级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出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新课标中对古代诗词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义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观刈麦》这节课是一堂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跨越式课题理念,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感悟方面有较为细致的设计,整节课的教学实施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通过分析该课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可归纳如下:

    1、结合学生认知层次,促进深层次阅读和感悟

    根据现代解释学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文本向读者发出理解的召唤,而读者则对文本做出积极的回应, 双方在相互作用从浅层次的“认知”逐渐向深层次的“审美”进行过渡。正是这种对话的有效性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在《观刈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以“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诗文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播、引导,不断激发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互动。通过挖掘诗文的关键性词语,作为学生感悟主题的突破口。此时对字词句的品读绝对不是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让学生通过“诗眼”、“文眼”来把握作品的主题、风格、妙笔和蕴意。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拓展

    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语文教学中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和深度都将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拓展阅读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得到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拓展和积累。一定要避免“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机械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特点等来实施拓展阅读。在材料内容的选取上,要保证拓读阅读材料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呈现方式上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灵活处理。

    《观刈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拓展阅读的处理非常灵活。在导入、课文处理、课后提升和写作环节均设置了不同内容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内容丰富,既有此篇课文同一作者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还有相同主题的《世说新语》、《农家》;拓展内容的信息技术呈现方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有全班共读的PPT呈现,还有学生自主进行的网络阅读。通过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拓展阅读,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会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3、通过各种手段唤起情感共鸣

    (一)巧设问题拉进情感差距

    《观刈麦》所表达的主题较为沉重和深刻,当代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来打通了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鸿沟,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把学生带进了离他们最远的生活场景,使得学生获得了最有现实意义的收获。他们的情感被激活,认识走向丰富,使得这一堂在思想层面具有深刻塑造灵魂的冲击力。

    (二)信息技术创设朗读情景

    朗读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中对古代诗词也有明确的朗读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将自我的情感投注到文本中去, 与文本在“朗读”中交汇融合为一体,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在《观刈麦》的设计中,教师设置了多层次,多角色的学生朗读任务,还非常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朗读情境。教学过程中播放贴合主题的背景音乐,营造出触动心弦的课堂氛围,学生朗读和聆听都更加投入,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共鸣的唤醒。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表达打下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4、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仅要走进作品、理解作品、获得感悟,更需要通过阅读应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是为了深化课文教学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主要包括运用课文阅读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得的情志感受等进行迁移性阅读和创造性表达。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课堂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交流、及时分享的高效平台。

    《观刈麦》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学生写作任务,重点是升华主题,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整体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电脑和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写作成果是以个体朗读的方式呈现,如果教师能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写作和批注,将在实现学生集体知识构建和情感分享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深入到课堂中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海量的阅读资源能够极大的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文 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感官的资源呈现方式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加形象、直观的教育信息,有利于情景创设、阅读兴趣激发和阅读情感体验深化,还能帮助突破阅读教学的疑点、难点问题;便捷的人际交互平台和个性化空间在凸显学生阅读主体地位、落实阅读对话、延伸课内阅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阅读监控和批注工具让个性化教学、过程性阅读评价成为可能……毫无疑问,网络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为阅读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带来了契机。

    1 袁华莉,课堂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层级模型及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投影
    • 学生
    • 教师
    • 阅读
    • 诗歌
    • 教学设计
    • 展示
    • 阅读教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