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及点评--2010.12刊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
北京市杨庄中学 于娜
一、教材分析: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4册的一节课,《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三种统计图及其画法以及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种统计图的画法,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在如何对三种统计图做出选择,通过这节要给学生渗透,我们不能为了学统计而学统计,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统计是我们做出决策的有力依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将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作为教学重点,怎样将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实际的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作到“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用数学的理论来指导生活实际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计算机用三种不同的统计图表示同一组数据,在画的过程中去体会三种统计图的不同,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数据的需要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够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得到统计图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并能够根据统计图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上探究统计图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合理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合理选择培养学生判断与决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体会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快乐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北京市杨庄中学初一网络实验班(2)班的学生,学生已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excel表格绘制三种统计图,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学习热情高,主动探究意识强,课堂参与主动、积极。
四、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资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4册,本课的网页课件,excel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铺垫
复习提问:
教师活动:1、提问:我们学习了几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条形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相关知识,既是对本章重点内容的巩固,又为本节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要把所有的统计图都画出来?为了明确这个问题老师提前给大家准备了两个问题。
(二)探究尝试、讨论新知
活动一: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这时向同学们出示两组数据:
我班在向玉树灾区所捐赠的图书中,其中文学类共80本,科普类共60本,教辅类共120本,其他共140本,应用统计图反映出捐赠图书的情况。
刘军同学从6岁到12岁的身高如下:6岁:1.2米;7岁:1.24米;8岁:1.30米;9岁:1.38米;10岁:1.45米;11岁:1.50米;12岁:1.54米.请你用统计图反映出刘军身高的变化情况.
活动要求:
分别用三种统计图表示两组数据;
在画图的过程中思考,用哪种统计图好,用哪种统计图不太好,为什么?
画好图后小组讨论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画出统计图,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探究,在画图的过程中去体会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开拓思路,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归纳总结、自由实践
1、由学生归纳得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大小,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反映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以下数据选择哪种统计图最能反映数据的特点?
(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的数据: 花卉开花期统计表
(2)世界四大洋的面积如下:北冰洋:1300万千米;印度洋:7500万千米;大西洋:9300万千米;太平洋:18000万千米
(3)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人,请根据数据设计一个统计图:1957年:30亿人;1974年:40亿人;1987年:50亿人;1999年:60亿人;2025年:80亿人;2050年:90亿人。
小结: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活动二、课前已经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了各个小组的数据,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自己的数据。画完图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展示两个组)
课题(10个):
统计班中同学的上学方式;
查00---09年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
统计班中同学的生日分布(按月);
统计我国建国以来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统计班中同学的优势学科;
我国历代人口的平均寿命;
统计班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
班中同学视力数据统计;
统计入学以来在统考中个人的年级排名变化;
10、统计我班期中数学考试成绩。
【设计意图】总结出统计图的特点后要进一步的应用特点,也就是学生要会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自己的数据,通过本节课去体会探究—总结—应用的学习模式;通过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同时我们还要能够根据统计图的特征从统计图中读出我们需要的信息,从而成为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不能为了统计而统计,实际上统计是可以为决策提供有利依据的
活动三、根据统计图读出相关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决策:
某种子培育基地用A、B、C、D四种型号的小麦种子共2 000粒进行发芽实验,从
中选出发芽率高的种子进行推广.通过实验得知,C型号种子的发芽率为9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1和图2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D型号种子数是 粒;
(2)请你将图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如果你是种子培育基地的领导,你将选哪一个型号的种子进行推广;如果所选型号进行推广的种子共有200 000粒,你能估计一下能有多少粒种子会发芽吗?
图1 图2
小结:统计图是我们做出合理决策的依据。
练习:
某校欲从甲、乙、丙三名候选人中挑选一名作为学生会主席,根据设定的录用程序,首先,随机抽取校内200名学生对三名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要求每名学生最多推荐一人. 投票结果统计如下:
200名学生投票结果统计图 三名候选人得票情况统计图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图1和图2;
(2)如果你是老师你将推荐谁作为学生会主席?
教学预备:
某校学生会准备调查本校初中三年级同学每天(除课间操外)课外锻炼的平均时间.
(1)确定调查方式时,①甲同学说:“我到1班去调查全体同学”;②乙同学说:“我到体育场上去询问参加锻炼的同学”;③丙同学说:“我到初中三年级每个班去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同学”.上面同学说的三种调查方式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2)他们采用了最为合理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如图2所示的扇形统计图,请将图1补充完整;
(3)若该校初中三年级共有240名同学,则其中每天(除课间操外)课外锻炼平均时间不大于20分钟的人数约为________人.
(注:图2中相邻两虚线形成的圆心角为30°)
七、反思归纳、总结提高
1、知识点:统计图的特点;
2. 统计图的作用:是做出合理决策的有效依据;
3. 学习完统计,我们就要善于应用统计,善于利用统计的观点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事物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用数学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小结既是对本节内容的归纳总结,又是对知识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自己做小结,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又是对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
八、作业
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和目的
调查方案
收集的数据
制作统计图
结论
最后的作业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打开同学们的思路,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跨越式”课题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以及所任班级网络环境下人手一机的教学优势,我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适当的重组与加工,力求给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将“跨越式”课题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教学活动转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引入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本课中,我通过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自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在探究环节中特别强调要用三种统计图分别表示导入中的两组数据,这样的设计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自然可以感受到第一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特别难受,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第二组数据就不能体现出数据的特点,所以自然探究出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经过我这一年多的跨越式网络课堂教学的探索,我发现情境创设与导入过程的好坏是与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如何在跨越式数学网络环境下,创设真实、丰富、学生所熟知的情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力求在导入环节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力。
2.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大提高课堂容量。
跨越式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个很好的工具,即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本节课中通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在普通的教学中绘制统计图会占去课上很多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学生只能从老师那得到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学生还是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当我们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时,利用excel表格可以大大提高作图的速度,从而增加课堂上分析数据的量,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就可以由学生自主得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做到真正的还课堂于学生。
3.在初一、初二渗透初三考点内容,放眼中考,增加每节课的深度。
虽然现在我们是初一,但决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初一的知识上,初一初二的学习最终还是要为中考服务,所以为了体现这节课的深度,第四环节以中考题及中考模拟题为主。这个环节1、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前面都是给数据画统计图,而这个题已经将统计图给出;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想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将两个统计图结合起来看,否则一定不能正确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题中给了种子的发芽率,图2中柱状统计图给出的是种子的发芽数,如果学生不能认真审题,那么对于题目中的第二问和第三问就不能正确解决;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大,同时又出现了百分数,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的计算出结果,要在练习中寻找做题的方法;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事实告诉学生们数学可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在跨越式课堂网络多媒体的支持下,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
- 标签:
- 统计图
- 学习
- 学生
- 数据
- 教学设计
- 统计
- 三种
- 特点
- 应用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