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oc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刘宝玲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计算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对其价值观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也都作了一定调整;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各个领域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但从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发现在一线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包括:(1)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矛盾;(2)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矛盾;(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的矛盾;(4)信息技术之盲目使用与有效应用的矛盾。其中不乏由于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所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误用以及搁置不用所造成的。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其潜能,对于促进数学计算课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这为计算教学的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指出了方向。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在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风景的同时,在摒弃浮华、返归实质后,不禁让我们深思: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才能立足数学学科本质,充分体现数学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1、贴近生活,创设良构问题情境,体现真实性

    所谓良构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已得到直接或间接呈现、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功能,通过图象、文字、声音直观形象的展示,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一种新颖、醒目的感觉。

    计算机所具有的生动形象的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感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机会,使他们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走近数学,创设非良构问题情境,增强数学味

    所谓非良构问题是指那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缺乏或者存在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策略,往往与创新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非良构问题情境,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通过创设“请同学们制作假期旅游方案(方案中需说明所需交通工具和所需时间等)” 这样一个非良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环境,搜索自己喜欢的几个旅游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通过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制作出旅游方案。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是数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它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还能使真正的计算训练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它不仅能使学生“数学化”地理解情境,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和资源工具的提供,则使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发知识迁移,促进自主构建知识

    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概念或规律的获得往往需要大量的例子通过归纳得以验证。此时,利用恰当的信息加工工具,比如计数器可以为学生发现运算的算理提供支持和帮助;计算器可以大大提高运算效率,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进行建构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学生在获得乘法交换律后会提出一些质疑,“乘法中是否存在乘法结合律?”、“减法和除法是不是和加法、减法类似具有同样的运算规律呢”……学生在学习平台中分别表达着自己的疑惑,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等,利用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验证。此时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消除遗留的问题、理清学生的思路提供了协作平台。在这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大胆猜想 —— 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远比进行大量的笔算有价值千万倍,在这其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受用终身。

    • 三、利用信息技术挖掘个性化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传统课堂中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使得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理念遇到很大的障碍。而信息技术则恰恰能够为其提供很好的支持,为学生的创作表达、分享评价的协作研讨平台,有利于个性化思考智慧的共享。如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例,在探讨37-9的算法时,让学生在BBS上表达自己的算法:

    1:把37分成2017,用17-9=820+8=28

    2:把9看成10,用37-10+1=28

    3:把9分成72,用37-7-2=28

    4:把37看成40,用40-9-3=28

    5:把37看成39,用39-9-2=28

    5:用竖式计算……

    通过算法的表达,学生的计算思路更加清晰;通过共享交流工具的支持,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得到极大的激发,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共享智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算法不能平均用力,算法多样中要引导学生比较,优化算法。诚然,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有效练习,培养计算技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这比较容易做到,而后面三个阶段常常被教师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是可以分解为单一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应该根据计算技能的形成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此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测评工具的作用,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通过信息技术在线统计功能发掘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或模仿原问题情境提出类似数学问题,掌握相应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联系,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小结

    总之,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更要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以冷静、理智的眼光,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当前的计算教学,合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来创设新型教学结构。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表所示:

    教师

    学生

    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

    情境创设

    问题思考

    演示工具、资源工具

    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

    探究工具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协作工具、评价工具

    设计练习

    尝试解决

    测评工具

    提出生活问题

    模仿提出问题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创作工具、协作工具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形式,更应关注目标与内容,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把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把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陈文军:还数学情境教学的“真、实、味”,《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总第289期;

    3. 朱 爱 民: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湖南教育》20058月;

    4. 杨明霞:试论计算教学的基本矛盾和处理策略,《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55月;

     

     

    3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有效教学
    • 网络环境
    • 计算
    • 信息技术
    • 工具
    • 数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