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以交际为中心的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对话型课文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doc


    网络环境下以交际为中心的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

     

    王芬1 吴娟2

    1北京市昌平四中;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摘要:网络教学以拥有大量的信息、丰富的共享资源、友好多样的互动方式等优势,步入中小学课堂并引起教育界重视。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使学习者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本文在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思想指导下,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研究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对话课型课文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交际为中心、对话课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一、研究背景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都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观各类初中英语教材,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教学内容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课文,简称为对话型课文。对话型课文在内容上比较简单,很接近日常生活语言,这正是培养训练学生听力的很好材料,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使学生在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对话型课文大多被安排在一个单元(Unit)或模块(Module)的第一篇课文处,大多时候是几个人对某话题进行的谈论,不仅承担着单元或模块话题情景的导入功能,更具有呈现本单元语言结构与语法知识的任务。对话型课文这类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适于采用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所谓言语交际为中心,指的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将语法知识、课文内容等教学任务融入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英语教学活动,在大量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的语言的交流功能进行说、写等方式的表达。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大大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它对文本、图形、静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集成处理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交互环境。在这种氛围下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网络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安排师生双边活动,形成较佳的教学结构,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媒体网络环境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它以拥有大量的信息、丰富的共享资源,友好多样的互动方式、便利的多方交互等特点,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课程将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予以呈现。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的跨越式发展。

     

    二、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概述

    对话型课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表示:

    1:对话型课文教学一般模式流程图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活动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可用下表1来概括。

    1 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师生活动

    模式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的作用

    (理想状态)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并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心理倾向,进行旧知的复习

    情景创设工具,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并茂能提供多重感官刺激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文听读,整体感知

    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和学习资源处理的指导者。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自行听读,并在听的同时对学习资源加以整合加工

    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工具,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工具

    词句运用,变式练习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监控学生的学习并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反馈

    根据网络资源所提供的重点词组句型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展示工具和检测反馈工具

    研读课文,深入积累

    对学生进行朗读正音的指导,组织讨论活动来理解课文、学生参与创设情景来巩固新知识。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表达观点、交流讨论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

    扩展材料,反馈提高

    提供多样的阅读听读材料,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两两对话

    根据阅读材料进行交际训练

    阅读的输入工具和表达的输出工具

     

     

    三、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他们所接触的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乐于主动地去接受,甚至去研究,从而情景引入这个环节在英语课堂中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设计巧妙,它便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将本课内容自然引出来。情景引入可以是一段录像,一幅图片,一段对话或者一首歌曲等等,形式上非常灵活。只要内容和课文相关,学生对它产生兴趣,那么这一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初二下Seeing a doctor一课时,用一张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图片对前面关于看病的交际项目进行一下复习,首先问学生几个问题:

    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 Where are they?

    3. What is the man doing?

    之后给出一些重点的交际项目用语,让学生两两自由编出一段看病的对话并进行口头练习。学生表现欲望非常强烈,对话内容也比较丰富。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妇女也来看医生来自然引出本课内容,学生很想知道这个妇女怎么了,这正是本课涉及的内容,因此,学生就这样自然投入到课文中去了,上课注意力很集中。

    2.课文听读,整体感知

    在情景导入之后的整体感知环节,一般要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分出层次,由浅入深,而且要设计巧妙。第一遍听时,问题要简单,学生回答之后要对文章有大致了解,知道文章大概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第二遍听后要让学生对文章有比较深入地了解,掌握其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学生在第一遍听课文之前,给学生三个简单问题,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1.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2. Was it any serious with her?

    3. What was the woman's problem?

    通过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学生可以知道这篇文章是关于一位妇女因为身体太胖而感觉不舒服,来看医生的一篇文章。然后让学生听第二遍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4) What did the doctor tell her to eat every day?

    5) When did the woman want to eat them?

    6) What's the doctor's suggestion?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就可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了。

    3.词句运用,变式练习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就要对课文中的重点词组和句子进行解释。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最好不要单纯的读和背,要把它放到一定的语言情境当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词组和句型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用法。方法也很多,可以是造句,可以是对话理解,还可以是短文阅读,将重点加以突出。之后教师创设语境让同学进行变式练说。利用媒体语境创设说的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图片、实物、多媒体计算机等为学生提供说的材料。比如课堂上常见的看图描述、看实物对话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这种语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尽可能不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原课文,而是要给学生迁移与扩展的空间,因为语言学了是要用的。教师要利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由对话。二是要给出明确的指导,如该从哪些方面问以及如何问。

    例如在讲完重点句型 every five minutes instead of 之后,在投影上分别展示出他们的中英文意思和用法,学生阅读完例句后根据例句来造句,之后请学生根据扩展阅读文章主要意思来创造新的对话进行练习。学生根据上述词组和句型有编写出了很好的对话,而且还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句型,真正达到了语言活学活用。

    4.研读课文,深入积累

    学习完重点词句之后,要让学生两人一组来练习朗读课文,布置更深层的任务。在这里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重点句型和中心思想,在原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造出新的对话,真正把课文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并把它表现出来。不要只拘泥于课本,把学生的创造才能淋漓尽致挖掘出来。

    有些课文除了出现一些重点词组和句型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中心思想在里面,教师要善于一到学生去挖掘探究,从而达到思想上教育的目的。例如本篇课文,除了一些重点句型和词组之外,还有一个我们要如何保持健康的问题。因此在涉及一些听力之后的问题之外,还在学生读完对话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 Why did the woman get too fat?

    2. If she wanted to be thinner and healthier, what did she have to do?

    学生通过理解和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出文章中心思想。另外,在课堂最后部分,再次对该主题进行重申,通过问学生一个问题:Can you tell me how to keep healthy?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又对文章的主体深化一层。再让学生落实到笔头上,写一篇文章给你的笔友告诉她(他)如何保持健康,使学生在本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5.扩展材料,反馈提高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材为主要工具,上课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教材内容。而跨越式教学则要求将教材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在教材所涉及的重点与法,单词和句型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听力和阅读的扩展材料,来对上课所学知识进行复现,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巩固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量。而且,扩展材料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全部都读完,他们只需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有一篇到几篇,真正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Seeing a doctor这一课主要表现一位妇女去看医生,但他没有听懂医生的意思,从而出现一个小笑话的一篇对话,形式上是对话,但课型还是偏重阅读,因此在加入扩展阅读时,我选择了几篇关于看医生的幽默的短文来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篇或几篇变成对话来练习,每一组对话后还要设计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是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二是在听读短文之后编对话,提高学生知识变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正好运用前面所学的看病对话;三是每一组同学表演完对话后提出问题可以让其他没读到这篇文章的同学做一次听力练习。

    四、结语

    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深层次整合过程中,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对话型课文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轻松愉快且极富人文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积极的探究,思考。逐渐从局限的课本中解放了出来,在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中尽情体味着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学习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很好的语感,实现了有意识交流表达到无意识交流运用的跨越,尤其是他们能够自由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意思,把学习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从思想上实现了“跨越”。通过初中阶段的训练,我们发现学生再也不怕上课说英语了,而且,他们还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另外在表演时,学生会把以前学过的句型巧妙地运用起来,并大有挑战的意思,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研究教材教法,深入探索研究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思想上和业务上不断的超越自我,实现教学上的真正跨越。


     


     

    参考文献:

    1. 何可抗 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http://www.etc.edu.cn/学者专访/何克抗

    2. 何可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金骅 汉语拼音《gkh》的教学设计方案

    4. 张红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初探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进行
    • 学生
    • 网络环境
    • 课文
    • 交际
    • 对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