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阅读一 说明文介绍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拓展阅读一 说明文介绍

    说明文介绍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 、把握说明对象,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2 、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3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 ( 中国石拱桥 ) 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 “ 游击战 ” 和 “ 阵地战 ” 两类。 
       ·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 “ 语言 ” 与 “ 人类的语言 ” 作比较,得出 “ 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 ” 的结论。 
       ·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 " 统筹方法 ” 下了定义: “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这个定义既指明了 " 统筹方法 " 的本质 -- 数学,也指明了 " 统筹方法 " 的应用特点 -- 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 “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 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 " 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 " 也行。而 " 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 ,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 " 铀 " 的外延要小于 " 银白色的金属 " 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 " 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 " 这大概就是 “ 死海 ” 得名的原因吧。 " 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 “ 死 ” 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 “ 死海 ” ,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 “ 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4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 ( 成因 ) 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 "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其中 “ 几乎 ” 对 “ 到处都有 ” 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 “ 到处都有 ” ,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但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总分式:包括 “ 总 -- 分、分 -- 总、总 -- 分 -- 总 ” 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 “ 分 ”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 标签:
    • 方法
    • 死海
    • 事理
    • 语言
    • 说明文介绍
    • 特征
    • 事物
    • 说明文
    • 介绍
    • 说明
    • 一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