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娜11月《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彭娜11月《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doc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概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二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朗“风景优美”等21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及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感情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引导感悟,入情入景,激发情感。

    2、品味重点词语,如“绚丽多彩”、“安静”、“热闹”等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适当进行学法的指导,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迷人、物产丰富的地方,作者围绕西沙群岛这两大特点,具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呢?

    2、指名反馈,师再现上节课的板书。

    3、师小结:细心的学生一定会发现,作者在介绍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时候是有一定顺序的,可以说一处一景。(组织学生回顾什么景,在什么位置)

    4、今天,我们继续跟着作者的脚步,到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上去看一看,感受西沙群岛风景迷人、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品读词句,体会海水的瑰丽

    1、师播放大海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听。

    2、学生闭目倾听,师随机采访:听到了什么?(海浪的声音,海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3、出示大海的图片,师导语: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给我们带来美妙音乐的海水,说说你对眼前这片海水的印象。(蓝)

    追问:仅有蓝吗?

    4、这就是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最能形同海水特点的词语。

    5、指名反馈。(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6、文中哪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出示句子)生反馈。

    7、指导学生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读出海水的瑰丽无比。指名读,学生评价,师指导读。

    8、讨论: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有这么多颜色呢?(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9、引导生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1)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2)海水有什么特点?

    3)怎样表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特点?(运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海水的颜色,并说明了海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0、同学们,其实写景的文章,我们思考三个问题,解答这三个问题就能读懂。请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

    三、迁移学法,小组探究

    1、 请你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第36自然段。

    2、 出示学习提纲,小组自由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探索学习。

    出示学习提纲: (1)写了什么景物?

    2)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景物的特点的?

    3、生以小组单位开展合作探究。

    (默读--讨论--画语句--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四、追段交流,深入探究

    西沙群岛的海水是如此美丽,那它的海底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3自然段。

    1、海底

    1 师播放视频,生观赏,你们看到了什么?

    2 海底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有这么多的小动物,但是作者只选择了哪种来写呢?(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

    3 引导生体会作者的表达特色: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感受到的呢?(板书:多而美丽、有趣)

    4 出示句子,生说体会,并指导生抓住加点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2、海里

    1)这个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什么?(鱼)

    2)引导学生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出示句子)

    3)这句话概括了西沙群岛鱼的什么特点?(板书:种类多、数量多)

    4)西沙群岛鱼的种类繁多,作者列举了哪些种类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又是怎样介绍的呢?(品读句子)

    表达特点:(1)用上“有的.. .. ..有的.. .. .. 有的.. .. .. 有的.. .. ..”的排比的句式,写出了种类多。

    2)具体介绍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5)西沙群岛的鱼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也很多。段中的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呢?

    (出示句子,理解“成群结队”的意思,引导想象鱼成群结队穿来穿去的样子,出示图片。)

    理解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数量多。)

    6) 小组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7)抓住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指导朗读。

    五、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默读,想想哪句是主要的,为什么?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议论小结:明白岛上的军民保护着那里的环境,资源,保护着那里的安全,也是保卫祖国。

    3、 有感情地朗读。

    六、 总结全文

    1、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

    3、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这篇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七、拓展阅读 

    同学们,课文具体介绍了我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在祖国大江南北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请你们打开拓展阅读去看看吧!

    八、 课外延伸。

      (1)假如你刚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请你向亲朋好友介绍西沙群岛。

    2)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风光呢?写一写吧,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述,注意用词要准确、生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由于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还很稚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我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海水
    • 美丽
    • 学习
    • 句子
    • 学生
    • 介绍
    • 西沙群岛
    • 出示
    • 自然
    • 特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