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急救》教学设计方案-杨庄中学董会荣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材分析
“急救:是北京版第三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通过介绍一些实用的急救方法,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处事不惊,能采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尊敬生命、热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根据目前心脑血管发病率高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心肺复苏的急救;鉴于我区小学生饭进入气管窒息而死的案例,把气管进入异物的急救也作为重点。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法
-
教学难点
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初二的学生。学生会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授课。 在军训的时候学习过止血的包扎方法和骨折后的急救方法,因此这两部分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教学策略
主导—主体相结合,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课下先根据血案,自学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海姆利克急救的方法, 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打急救电话的方法、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以及海姆利克急救法,并且在每一种方法总结完后进行现场模拟。通过实际模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救人的信心。
-
教学资源
北京版生物教材第三册, 本课的学案,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的视频
-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给学生的内容(课前学案)
一、阅读教材,在小组内讨论怎样打急救电话。
二、观看心肺复苏的视频,小组讨论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写在笔记本上,并尝试在组内练习。
三、观看海姆利克急救法视频,阅读下面的资料,总结海姆利克急救法的要点,写在笔记本上,并尝试在组内练习。
海姆利克急救:
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由于食物或异物嵌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因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喘鸣、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叩击病人的背部,应在迅速与医院联系或将病人转送医院的同时,立即对其进行现场急救。这里介绍海姆立克(Heimlich)手法,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美国海姆立克教授发明这种手法,曾挽救了数以万计喉气管异物病人的生命。方法如下:
(一)应用于成人:
抢救者站在窒息者的身后,双手环在窒息者腰部,快速、反复向后上方猛压病人上腹部,利用冲击压力,推动肺内气体从气管向外冲出,利用这个力量帮助窒息者“吐”出异物。
如果窒息者已经倒地并丧失意识,施救者立即骑跪在窒息者的髋部上方,双手交叠,用掌根斜向窒息者的头部方向快速推压,直至异物排出。
抢救者的手法:右手握拳,顶在窒息者的上腹部,左手掌扣住右拳,反复冲击窒息者的上腹部,直到异物被“吐”出为止。
(二)应用于婴幼儿:
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可以将体重较轻的小儿窒息者抱在怀中施救。
已经倒地的窒息儿童,可以在地面上施救,双手4指放在孩子的上腹部反复冲击,注意要让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异物排出后再次被吸入气管 。
(三)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四)用于无意识的病人:
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五)合并症:
Heimlich手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时,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⑵。如果患者呼吸道部分梗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患者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则立刻使用此手法。在使用本法成功抢救患者后应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六)喉气管异物窒息的预防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预防进食时避免食物和异物卡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将食物切成细块。②充分咀嚼。③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④不允许儿童将小的玩具放在口中。
有以下情况者,进食时应格外注意①:有假牙者。②饮酒后进食者。
四、阅读课本中其他急救的方法,在组内进行总结归纳,并尝试在组内练习。
(二)课上内容
1.病例引入:
教师活动:
(1)出示病例和问题: 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这不,同学们正在上课,突然有一位同学晕倒在地,他嘴唇发白,全身抽搐。你应该怎么办?
(2)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首先判断伤者同学的意识,如无意识,指派一名同学拨打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病例,说出急救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病例,把学生带入解决问题的情景中。
2.现场模拟打急救电话:
教师活动:
(1)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根据以上情况怎样拨打急救电话,并派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模拟。
(2)组织评价
(3)引导总结打急救电话的要点:意外发生地点;现场可联系的电话;报案人的姓名;发生意外的原因;伤病员情况(神志是否清醒,有无呼吸心跳,有无外伤出血等)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打急救电话的具体方法,并在组内进行模拟,然后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对发言的小组进行评价。
(3)总结打急救电话的要点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演练,掌握打急救电话的方法。
3.现场模拟心肺复苏的方法: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心肺复苏的方法
(2)组织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的交流结果进行练习
(3)组织小组代表在全班利用模型进行演练,其他组进行评价
(4)根据学生的评价,组织归纳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
方法步骤
具体方法
1.判断意识
双手同时用力拍双肩,对着患者双侧耳边呼叫,观察语言或动作反应
2.摆放体位
仰卧位
3. 胸外按压
定位:手指沿肋缘内侧滑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根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手叠加其上。
手位: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叠加其上,手指交叉抬起
按压体位:身体稍前倾,肘关节伸直,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按压深度:5厘米,频率:100次/分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
4. 开放气道
一手放在前额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食指放在下颌骨骨性部分向上抬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并扣除口腔内异物
5.人工呼吸
口对口密闭,捏住鼻翼
送气时间大于1秒,连续送气两次,能观察到胸廓的起伏
(5)组织学生小组内进一步演练
(6)选2个小组在全班利用模型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发放评价标准)
方法步骤
标准
得分
1.判断意识
是否先进行了判断意识
判断意识方法是否准确
2.摆放体位
摆放体位是否为仰卧位
3.胸外按压
定位是否准确
手位是否准确
按压方向是否与胸骨垂直
按压深度是否为5厘米,频率是否100次/分
4. 开放气道
是否扣除异物
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是否垂直
5.人工呼吸
口是否包严
是否捏住鼻翼
送气时间是否大于1秒,是否连续送气两次
学生活动:
(1)小组进一步讨论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提出本组的问题
(2)在组内进行模拟,然后派一名同学实地操作。
(3)对操作的小组进行评价。
(4)总结心肺复苏的要点并记录。
(5)小组内进一步熟悉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在组内进行演练,并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6)对操作的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演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除了在突然晕倒的情况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意外情况可以用心肺复苏的方法来抢救?
(2)小结:因煤气中毒、溺水、触电等意外造成的呼吸、心跳停止,都可以通过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抢救。
学生活动:回答
过渡:生活中的意外不只有晕倒,大家看
4.现场模海姆利克急救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创设情景:中午在食堂吃饭,有一位同学在吃饭的时候说笑,馒头呛到气管中,满脸通红,呼吸困难
(2)提出问题:你应该怎么做?
(3)布置任务:在组内演练,并派代表全班交流
(4)组织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5)总结海姆利克急救方法
(6)延伸提问:如果现场只有你自己,你该怎么办?
(7)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完善海姆利克急救法
(2)在组内演练,并派代表全班交流,三人一组,一人模拟病人,一人模拟救援者,一人进行解说。
(3)评价展示组的操作
(4)归纳海姆利克急救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演练,掌握海姆利克急救的方法。
5.其他的急救方法
6.总结: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结束语:生活中可能充满了各种意外,我们只有学习了更多的急救知识,才能有自信应对各种意外,请大家课后多多练习今天我们学习的急救知识,还要学习其他的急救常识,让我们远离危险,帮助他人。
-
上课课件
-
教学设计方案
-
-
- 标签:
- 急救
- 窒息
- 教案
- 学习资源
- 复苏
- 心肺
- 病人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