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16视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姓名:卢海燕

    单位:昌平区城关小学

    时间:201442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昌平区城关小学 卢海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战争与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以书信的形式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写法上,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转折句式,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写法上,也使用了转折句式。

    两篇文章结合点:这两篇课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多处使用转折句式写出了战争给人们、给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在文章的结尾都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因此,本结合点课的重点是通过抓住语意转折的句子,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强烈呼吁。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有了一些阅读积累,但本文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没有因战争失去亲人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在把握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上可能有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借助图片再现情景、加配音乐、列举生活实例、联系课文具体事例、各种形式的读、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等形式,缩小学生对本篇课文理解的情感差、时间差,以使学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这个小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 情感方面:体会作者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2. 写法方面:体会语意转折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3. 读写结合点:用上转折句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难点】

    体会语意转折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并能尝试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呼吁。

    【教学过程】

    一、直入主题 引发思考

    面对战争,中国孩子雷利发出了这样的呼声——齐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那么,雷利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设计意图:“要和平不要战争”是雷利的呼声,也是两篇课文的灵魂所在。上课伊始,便直入重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品读原因,学习表达

    (一)默读自学,找出原因。

    出示学习要求:




    (二)全班交流,明确原因

    指名朗读所画句子。随机出示,学生跟进订正批画。

    设计意图:学生在默读自学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些表示原因的句子,老师随机出示这些句子,有利于学生订正自己所画句子。这样的跟进既落实了批画环节,这是孩子们第一回合触摸句子,为后面第二回合在此基础上学习转折做好铺垫。通过朗读这些表示原因的句子以及教师的提升总结,引导学生反复回读“要和平不要战争”,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三)品读原因,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1.品读原因之一,认识转折句,读出情感。

    顺势出示:




    一读:小声朗读,体会雷利此时的心情。

    二读:引导想象,体会转折作用。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迎接爸爸,我们期盼的是怎样的情景?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我期盼的是怎样的情景?

    但事实呢?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用“但”“却”这样的转折词,把美好的期待和无情的现实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强调雷利心中那份悲痛。 板书:转折

    三读:体会心情,感情朗读。

    体会着雷利的心情,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品读原因之一,老师花力气比较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利于体验情感,又水到渠成地学习了转折句,并体会其作用,从而指导了朗读,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做到无痕结合。学生的朗读迈上新的台阶。

    2.品读其他原因,巩固转折句,体会其作用

    这只是原因之一,刚才,我们还批画了其他的原因,请你读一读,看看还有哪些是类似的转折句,圈出转折词。然后体会着作者当时的心情读一读。

    预设一: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博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3.提炼构思,理解表达方法。

    作者为什么总是用转折的形式向加利先生诉说?

    设计意图:原因之一是“教”转折,这一环节则是让学生在其他的五个原因中利用学到的方法辨析,巩固。通过交流对转折句的作用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从而为后面的运用做好准备。

    4.引读原因,回归整体,理解主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雷利的内心去感受他发自内心的呼喊。引读……

    理解“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小雷利的呼声吗?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谁来呼吁?这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让这和平的呼声响彻世界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回合的品读。通过引读将这些表示原因的句子串联,浑然一体,回归整体,从而自然引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通过老师的追问,学生对这一呼声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三、学习16课(略讲)

    1. 默读思考:哪些地方不太平?作者发出怎样的呼吁?

    1)哪些地方不太平?

    指名读四个小节,每人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四个小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 转折句:板书:可是

    这首小诗,作者为什么也用转折的形式来叙述呢?

    • 每小节结尾都在问为什么。

    我来问,你们一起来回答。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些地方都不太平,这究竟是为什么?——战争的无情、残酷。

    2)发出怎样的呼吁?

    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小结两篇课文的异同。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积累语言

    (一)配乐看图,体会战争给孩子带来的不幸。

    因为战争,还有很多地方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他们正在饱受战争带来的苦难。你们看——课件图片配乐

    (二)读写结合 积累语言

    画面定格在这里,这些孩子他们本该有着怎样的生活?但是,残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呢? 写一写。

    (三)作品展示,汇聚小诗。

    指名3-4人朗读自己的作品。

    我发现,把你们的心声汇聚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如果给这首诗起个题目——《和平的祈盼》

    让我们共同期盼和平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付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附板书: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雷利
    • 作者
    • 原因
    • 孩子
    • 和平
    • 体会
    • 学生
    • 我们
    • 20140416
    • 转折
    • 战争
    • 一个中国
    • 呼声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