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理论基础之非正式学习理论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非正式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一)非正式学习的提出

             非正式学习早在林德曼(Lindeman,1926)的作品和杜威(Dewey,1938)关于从经验中学习的理念中就有所论述,杜威在描述一种学校之外自然状态的学习时使用了这个词。在杜威眼中,非正式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形式,它的特征是没有特定学习目的,通过与某人玩耍或观察某人来积累经验和知识。但真正明确使用“非正式学习”这一术语的是劳勒斯(1950)( Cseh , Watkins , & Marsick ,1999 ),近年来,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是沃特金斯和马斯克(e.g. , Watkins & Marsick , 1992 )。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教授的内容(E we l l,19 9 7 )。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 ·斯通出席“2 0 0 2 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5 0 %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 。从伙伴那里学习就是一种非正式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大学制度的成功在于将年龄相仿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其相互充分学习与交流提供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讲授。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二)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内涵

            学习可以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国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概念。

           “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岗位学习、文件学习、听报告讲座、参加培训等这种以单项为主的学习,有的可以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它主要有个体内省、协作交流、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等几种典型形式。

           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界限并不是严格区分开的,而是具有过渡性的。学习本来就是无处不在,延续非正式学习的思考方式,实际上是对广义学习的进一步解释,非正式学习不是一种技术或认识,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状态,是我们教育技术人员亟待探究的一个新世界。

    (三)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1、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正式学习是由教学或其他外界组织实施的,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负责、不依赖他人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威斯顿·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我随时准备投入学习,但是我不喜欢被教。”非正式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全责,这一点不同于正式学习。打个比方,正式学习是“送”上门来的,而非正式学习是自己”找”上门去的。  

           2、非正式学习是社会性的。非正式学习不像正式学习那样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知识来源是多元化的,包括家人、朋友、同事、邻居、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等等。非正式学习的知识是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获取的。

           3、非正式学习形式多样。它不像正式学习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教师、场所、学习内容;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员工之间的谈话、在知识库中搜索信息、观点的交流分享、使用帮助、观察同事或其他周围的人、在咖啡室聊天等。非正式学习是一种混合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发生的场所可能是计算机旁、餐桌上、体息室里、走廊上、电子邮件里…

           4、非正式学习更强调协作。在努力创造一种自我发展和探究氛围的同时,鼓励团队通过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提高团队的集体智慧和绩效。因此,非正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更强调交流、共享,共享文化是非正式学习的一大特征。

           5、非正式学习可以是有明确目的的,也可以是偶然性的。有无目的性是另外一种学习划分的纬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学习结果都可能是预先期望的,也都可能是偶然性的。有些非正式学习具有清晰的目标,如改进一个软件或学习使用一种新工具。多数时候非正式学习的目标并不是清晰明确的,如理解公司的文化、对新角色找到憾觉”等。

     

                                                                          

    请大家发表一下对于非正式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看法

    • 二、非正式学习理论对移动学习的启发

     

    (一) 创造移动学习的氛围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形式,主要靠学习者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促进移动学习的开展非常重要。创造促进移动学习的氛围包括鼓励学生之间的交谈、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如提供m- Learning课程、资源站点链等)。

    (二)搭建移动学习的基础设施,优化移动学习过程

           移动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在组织内的具体实施过程需要一定的客观支持,搭建促进移动学习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能够优化移动学习的过程,如提供指导、咨询人员和专家支持,建网上虚拟交流社区,促进交流和共享,如建立团体BLOG,加强网络覆盖等。

    (三)加强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改善

        1、促进学习资源与移动媒体相兼容

           目前的学习资源种类繁多, 而资源的文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用户人数增加, 文件的类型是否与移动终端兼容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对这类问题,在资源建设的时候,就要对资源的格式进行多元化处理,使大部分移动终端都能够使用这些资源

        2、促进普通资源向微型资源转变

           目前高校内移动终端要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的效果,就要依靠于无线网络的支持,而目前无线网络负载还没有达到有线网络的程度, 那么资源文件的大小就成了一个瓶颈,微型学习资源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微型学习资源就是把面向正式学习的资源进行转化,形成可持续处理的碎片化学习资源,这样资源的大小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四)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移动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它的开展除了需要外部环境和条件外,更需要学习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依赖意识,而不是一味依赖外界;教授他们学习的方法、技能和策略,与具体生动的实例或个人相结合,并为这些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建立学习方法和经验分享机制;促进反思。

    (五) 促进移动学习与正式学习的整合

       移动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虽然低投入高产出,但并不是说应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移动学习上,事实上,不应该也不能这样。在人才培养上不能走极端,移动学习具有一些不确定性、不可控性,正确的做法是不忽略移动学习,给予其应有的重视,将移动学习与正式学习有机整合。

     

    请大家谈谈非正式学习理论对移动学习的启发

    • 三、拓展资源
    • 四、参考文献

    [1] 魏洪伟,邸佳奇,孙惠杰. 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09:135-137+141.

    [2] 张迪.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余胜泉,毛芳.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9-24.

    [4]程凤农. 社会学习理论与非正式学习理论的契合[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8:17-19.

    [5]祝智庭,张浩,顾小清.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08,02:10-13.

    [6]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03.

    [7]柴阳丽. 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2:63-68.

    [8]李娟,刘彪,王鑫鹏,卢宪美.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0:87-89+43.

    [9]杨浩,高岭,宁玉文,杨建锋. 基于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资源设计[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3:27-29.

    • 标签:
    • 移动学习
    • 段落
    • 观点
    • 参考文献
    • 启发
    • 资源
    • 学习理论
    • 拓展
    • 内容
    • 理论基础
    • 非正式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