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WLW表 李茜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K—W—L—W(已知道—想知道—学习—想知道)

    K—W—L—W(已知道—想知道—学习—想知道)

    年级

    大二

    专业

    教育技术

    姓名

    李茜

    学号

    201211012001

    上课日期

    414

    上课次数

    8 次上课

    上课时间

    8

    填表次数

    3 次填表

    K:已有知识

    学习该主题之前你了解哪些相关内容?

    1. 对课程的本质有了大致的了解。

    2. 知道课程设置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息息相关。

    3. 大致了解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以及确定课程目标的一种模式。

    4. 课程内容究竟是什么的三种取向,选择课程内容的准则,以及课程内容应如何组织。

    5. 大致了解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W:提出问题

    看到该主题后你会产生哪些问题?想学习什么内容呢?

    预习之后,还是不太了解对课程类型进行分类,分出来的这些“类”究竟是独立的互不包括的,还是将一个大课程分成很多小类?比如说若是将课程分为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学科中心,那么这种分类中各类是相互独立的,是对一个整的课程进行不同的型别的分类。但是若分成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这种分类又是将一个整的课程分成许多小类。这样的分类是不是包含在学生中心的类里?

    L:总结收获

    学习了该主题后你了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1. 了解了心理学在课程设置的众多方面都起到了较大影响。几乎可以说是贯穿课程设置的全过程。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到内容的选择,设置,组织以及评价等,都要或多或少的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

    1. 比以前清楚了心理学、哲学对课程的影响了。哲学是指导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但是哲学知识过于抽象,不利于对课程进行落实的指导,而心理学却恰恰合适,对课程帮助更多的是方法方面的东西。

    2. 课程的类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类,但是比较好理解并且用得较多的是以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学科中心的三种分类,各种分类的侧重点都不相同。

    W:再提问题

    经过学习,你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吗?学习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还想要知道什么呢?

    课上讲解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分类,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最好的方法当然还是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各个分类的比例从而实现效果较高的教学。但是,新课改中,以科目为中心的比例占得更大了些,而且忽视了心理学在课程设置的作用,但是,这么简单地问题,既然连我们这些学生都能感受得到的问题,为什么教育部的相关部门,那些专家们却感受不到?


    文献阅读

    是否阅读了与本次学习主题相关的文献或案例?有何感想?

    《课程理论》施良方,在课程类型的组织中,曾提到美国关于课程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在《国家在危急中》说道美国“有的是自助餐式的课程”,而学生往往“容易把开胃菜和甜点当作主菜”。那么在我们中国大学的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如何改进我们必修和选修之间学分的比例?从高中升入大学,课程设置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那么学校是否应该提前告诉学生们学分的分配,以便让学生能更好的对课程进行选择?“开胃菜、甜点”必然是会比主食好吃,但是将“开胃菜、甜点”当成主食来吃的大都是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很少有成人还分不清主次的。当我们将“小孩”培养成“成人”时,那么这种现象是否就会削弱呢?

    备注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进行
    • 学习
    • 学生
    • 课程设置
    • kwlw
    • 心理学
    • 问题
    • doc
    • 课程
    • 内容
    • 分类
    • 中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