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植树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安爽
杨庄小学
1590111192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空间与图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以及练习五的部分习题。)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从现实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物品,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节课的安排意图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知识。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几何直觉、空间观念还非常欠缺,因此这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联系。
5.教学流程示意
6.教学过程
步骤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
1. 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你能从中看到哪些立体图形?分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其实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2.辨析长方体和正方体
同学们请看,这些图形哪些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哪些不是?
小结:同学们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的特征(板书)。
预设:
我能从图中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比如砖,冰箱,柜子,纸箱。
(两个人)
从生活中的立体几何图形入手。
通过抽象际图形请学生辨认,初步感知,唤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回忆,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0’)
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我要把他变成一个长方体,请你认真观察:
①(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你又有什么发现?
我们把这三条棱相交的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切土豆,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看一看他的面、棱长和顶点有什么特征?
小组合作完成。
将小组同学的发现填在下面表格中。
汇报展示。
小结:通过我们的探究,你对长方体有哪些新的认识?
动手操作,体会棱的特征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这栋大楼是什么图形吗?
下面请同学动手搭一搭这个长方体大楼的模型,看哪组搭的又好又快。
小结:看来组建大楼模型不是随意的棱都可以,我们可以根据棱的长度将12条棱分成3组,每一组棱的长度相等。
眼力比拼,感知长方体的透视效果
我给同学搭的大楼模型补上面。从图中你能看到几个面?看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谁来回答?
那图中有几条棱?
还剩下几条?
下面老师将这3条棱补上,就看到了长方体的所有面、顶点和棱了,这就是透视效果。(长方体倒过来)再好好看看,记住它的样子。
记忆力比拼,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逐渐去除长方体的棱),还能想到长方体的样子吗?
思考:要想到长方体的样子,至少要保留几条棱?(PPT)怎样保留?怎样的三条棱?
小结: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巩固练习
根据长、宽、高找到长方体的6个面。
小结:同学找的真不错,下节课我们将会运用长方体面的特征探究它的表面积。
三个题做完了,边观察边思考。找到特殊的长方体。特殊在哪?
学生观看。
多了一个面。
多了一条边。
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
出现了三条棱。
出现了三个面。
三条棱相交于一个点。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有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
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怎么只看到了3个?
其余3个面被挡住了。
9条棱。
3条。被挡住了。
能。
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相等,4条棱也相等。
通过教师动手操作,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面、棱长以及点的形成,并且学生经历了动手、观察、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这样快乐的学会,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自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透视的效果再次巩固了长方体的认识,通过逐渐去除长方体棱的方法,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
巩固练习,识别长方体的各个面,从而引出正方体。
三、教学正方体,明确关系(8’)
1.初步变换,教学正方体
请同学们看,我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将它变成正方体?怎么做?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小组件对应正方体的教具,打开书P30看书自学。
2.学生展示
如果用一个圈表示长方体,你认为正方体应该在哪?(板书)集合圈。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用图形来表示关系,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将相等的四条棱缩短与左右两侧的棱长相等。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由6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组成的。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在集合圈里。
通过长方体的变换,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四、走进生活,巩固练习(8’)
1.出示三条棱,分别是长、宽、高,辨析是生活中的哪些实物。
①
A.公共汽车
B.纸巾盒
C.教室
②
A.冰柜
B.粉笔盒
③
A.数学书
B.砖头
C.一张纸
2.请同学们再看,为了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宽55m,高20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3.下面的长方体怎样摆放占地面积最小?是多少?
3cm
5cm
4cm
4.小明为妈妈准备了一件生日礼物,下图是这件礼物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是15cm、10cm、8cm。现在用彩带把这个包装盒捆上,接头处长18cm。一共需要多少厘米彩带?
纸巾盒
粉笔盒
数学书
4个高加上两个长再加上两个宽,就是彩灯线的长度。
3×4=12cm²
答:竖着放占地面积最小,是12cm²。
走进生活,巩固练习。
五、总结全课(1’)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收获。
总结全课。
六、布置作业(1’)
数训:P12 1#、2#、3#、4#
P13 5#、6#
温故知新。
巩固所学。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做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8.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从现实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本节课,大致分为五个环节,一、创情境,辨析长方体、正方体,唤醒学生记忆。二、教师操作,学生感知面、棱、顶点。三、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合作完成长方体特征,通过比眼力、比记忆力来教学透视效果以及长方体的长、宽、高。四、通过长宽高长度的变化,学生认识正方体,体会特征,明确关系。五、从生活情境中来,回到生活情境中去,巩固练习。
9.课后反思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此次,我讲课的班级是五年级1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脑筋灵活,利用这一点,我充分给孩子自己研究的时间,让他们在认识面、棱、顶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放手去做,由他们展示,让他们自己汇报为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做下铺垫。除此之外,还通过比眼力,比记忆力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透视效果以及教学新知长、宽、高。最后,利用生活中的练习题,将立体图形的新知应用到生活中去。
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使学生自己在操作交流、探究谈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顶点
- 教学
- 学生
- 正方体
- 生活
- 认识
- 长方体
- 长方体和正方体
- 特征
- 数学
- 图形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