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定义与特征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 (m-learning) 的定义m-learning 起源于 2000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Mobile Education"研究项目 ,近 10 年来其发展速度出人意料 。国际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 (Desmond Keegan) 在 2000年庆祝上海电视大学建校 40 周年的学术报告中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中国。 移动学习,在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 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进入这个领域。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众多定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移动学习。国内外较权威的定义有:

     

    (一) 国内专家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有:

    江绍祥(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认为: 移动学习在于利用可携装置及无线网络科技所提供的环境及契机, 促进教室及教室以外的学习, 是数字化学习的一个分支。(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设备和地点发生改变)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为: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如手机和有无线通讯模块的PDA 等)和无线通讯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设备的改变)

    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从移动学习的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特性出发,分三个方面为移动学习下了定义:(1)移动学习不仅仅是使用可便携设备的学习,也应该强调是发生在情境上的学习;(2)移动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应该同其他的学习方式混合;(3)移动学习不应该仅仅意味着向小的屏幕呈现或输送内容,也要关注对于学习发生的促进。(重点强调情境学习、混合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活动)

    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作出如下定义: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崔光佐,2001)。(重点强调学习的先进媒介)

    (二)国外专家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有:

    Alexzander Dye 等人在它们的题为《Mobile Education-aglance at the future》的文章中对M-Learning 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

    Chabra 和 Figueiredo 结合了远程教育的思想,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宽泛的定义: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学习。

    Clark Quinn 从技术的角度对移动学习作了这样的定义:移动学习是通过 IA 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这些 IA 设备包括 Palms、Windows CE 设备和数字蜂窝电话等。

    Paul Harris给出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Harris又进一步对此作了解释,他认为移动学习应该能够使学习者通过移动电话或PDA随时随地享受一个受教育的片断,用他的原话就是“enjoy an educational moment”,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更多使用的是PDA设备,虽然笔记本电脑被广泛使用,但它并不符合大多数移动学习的定义。

    芬 兰 的"Telenor WAP 移动学习 "研究目的报告中给出的移动学习定义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学习了国内外这么多的定义,大家能不能也对移动学习下一个自己的定义呢?

    小组成员定义:

          1、移动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学习更好地发生,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一切学习行为的学习方式。

          2、移动学习就是在移动终端设备支持下,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3、移动学习就是依靠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无时间地点约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 二、移动学习的特征

    通过国内外较权威的移动学习特征的梳理和分析,我小组整理移动学习的特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 10 点

    1. 学习形式的移动性  这是移动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不再受传统教学固定场所和有线网络固定接入点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在步行中、行驶的汽车上进行学习。 同样,学习者不受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而不必按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样,教师也可在移动中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 简而言之,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支持者和学习者都是可以移动的。

       

    2. 学习设备的无线性  移动学习的技术设备必须具有支持无限传输的特征,这是由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决定的。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基于能够无限上网的学习设备,才能够自由、方便且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料的传送。

     

    3. 泛在性  这是 M-learning 区别于 E-learning 的一个根本特征。 所谓泛在性是指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学习任何信息 (Anything)。 M-learning 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总在线"的学习需求,这也奠定了 M-learning 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4. 学习方式的混合性  学习方式的混合性也是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移动学习模式提倡的是一种“混合性学习”(Blending Learning),即将E-Learning 和教师主导培训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改革和对 E-learning 反思后变革的融合。

    5. 学习时间的间隔性  移动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整段的学习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随时随地提供学习内容,方便学习者在移动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的零碎片段。

    6. 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移动学习的技术实现基础是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输都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双向交流。这种学习过程的交互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形成学习者对待学习的乐观态度,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个性等。

     

     

    7. 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在设计和开发移动学习内容时, 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考虑采用多种版式,能够有效地满足各种需求(如残疾学习者、盲人),然后采用基于 XML 的共时多媒体综合语言系统(SMIL)可以顺利实现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分配和发送。

    8. 学习内容微型化  学习时间的间隔性、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学习者注意力较容易分散都要求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小的信息单元、狭窄的主题、相对简单的问题及呈现”。 移动微型学习“不太适合运用于内容覆盖全部主题的学习情境,但在运用结构化的小信息片断去更新和补充现存知识时最为成功”。

    9.学习技术的融合性  移动学习将诸如个性化、多媒体、情景智能、触觉交互、移动设备、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相互融合,实现了从有线虚拟学习环境到无线虚拟学习环境的转变,这同基于有线网络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是有所区别的。

     

    10. 及时性  移动通讯设备可以使学习者及时获得信息、及时进行学习交流、知识共享、协作和知识建构。 由于在移动计算环境下,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学习者可以在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马上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又可称为及时学习。 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因特网,借助移动终端及时进行辅导。

     

     

    我的感悟,关于移动学习的特征

     

    • 三、移动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一) 移动学习的优势

    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和传统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  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这种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总在线 "的学习需求,这也奠定了移动学习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2.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移动学习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信息及时的双向流通,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发展学习者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

    3.可以消除心理负担  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的学习和交流。

    4.移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其他学习娱乐工具  比如发短息提醒课程任务,转发微博分享心得知识点,甚至可以打电话给同学、老师请教疑难问题。

    5. 增加了教学模拟与游戏  移动学习设备具有模拟各种环境和情境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移动通信设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如:给小学生上认识水果这节课,老师不可能把水果实物都摆在小学生面前,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计算机设备播放水果形状和颜色,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知识。)

    (二)移动学习的不足

    移动学习强调移动性,强调技术对教育的驱动,这同时也决定了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集中体现在:

    1、移动学习情景的随意性和休闲性会分散学习者学习的注意力。在移动学习情境下,学习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可能出于嘈杂的大街上,也可能坐在公交车上,还可能在咖啡馆等地,学习者周围存在多种干扰因素,这样学习者就无法像在教室中一样完全沉浸于学习当中,也很难保持较长时间及较高的注意力。

    2、移动学习所建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完全的自主学习环境。这只能保证为学习者提供一套优质的教育基础设施,但不能保证提供的是优质的教育,更不能保证学习者一定能够最大限度的接受到优质教育。

    3、移动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人――机对话。 原本学习中所追求的情感体验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贫乏,带来情感交流的缺失。

    4、移动学习需要的移动设备电池寿命不能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一般的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短,可能随时打断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计划

    5、移动学习费用高、设备问题多。移动学习的费用不单单是移动学习时耗用流量之类的费用,我们所使用的移动设备本身也要有一定的花费。既然我们的手机要用来学习,那么普通的非智能手机肯定不行,我们会选择性能比较高的设备,因为性能较低的设备则会影响我们学习效果,而性能高的设备往往都不菲。

    6、移动学习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适合移动学习的学科资源丰富,如外语教学,而处于不适合边缘的学科的移动学习资源匮乏。

    7、移动学习学习带来的浅学习方式。长期的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少了一种用笔书写输入大脑的这一过程,导致浅学习的现象。容易形成短时记忆,而难以形成长期记忆。最终导致学习效果的整体下降。

    8、移动学习带来健康问题。长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必然会带来许多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正在发育的儿童,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等问题。

    • 四、小组总结

     我们小组认为最贴切的定义是:

            Alexzander Dye 等人在它们的题为《Mobile Education-aglance at the future》的文章中对 M-Learning 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我们小组对以上特征加以总结与归纳,认为最贴切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学习便捷性
    便捷性的学习工具、灵活性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的学习空间……移动学习的这些特性使学习者可以随意支配时间,把握空间,获取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并随时与同伴、老师之间互动交流。总之,移动学习无处不在,它满足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喜好,适应了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知识导航性
    知识导航是指学习者在可获得的知识海洋中对知识进行配置和管理,学习被看作是探索、评价、操作、整合和导航的任务活动, 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三)情境相关性
    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具有情境性。情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标不是被动获取知识,而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移动学习产生了一种新的互动方式,实现了学习者与情景之间的互动。
     

    (四)交互快捷性
    移动学习以群体协作和个体探究学习为典型组织形式。超强的交流互动功能是移动设备的重要特性,借助于它的强大动力, 学习者可以在完成个体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世界范围内的各类人群开展群体协作学习。

     

    • 五、拓展资料

    1.Mobile-Learning的一个英文网站

    http://www.m-learning.org/

    2.国际移动学习协会

    http://www.iamlearn.org/

    3.移动学习资讯网

    http://www.medu.org.cn/

    4.移动学习资源—IT168文库

    http://wenku.it168.com/tag/21619_0_1.shtml

    5.思酷移动学习

    http://www.scho.com/home

    6.移动学习——中国移动学习联盟

    http://www.yidongxuexi.com/

    • 六、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许俊.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胡海通.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J].软件导刊,2010,(7).

    [3]李振婷.移动学习——熟悉化学习的新动向[J].教育技术导刊,2007,(1).

    [4]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媛.基于情境认知的移动学习变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6).

    [6]韩玲,满朝辉,邵文.移动英语教学的构成、特征与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

    [7]崔光佐等.移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DB/OL].

    [8]孙贤和,何晓珊等.普及计算——让信息服务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DB/OL].

    [9]陈晓慧,吕雅娟.基于罗杰斯学习观的移动学习及其实现方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10]陈国松.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移动学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11]傅健.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0.

    [12]余燕翔.浅议移动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15)114.

    [13]胡朝红.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J].中国远程教育,2008,(5)358:

    [14]李玉顺.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9):67.

    [15]The dawn of a new era for mobile and Ambient Learning: MOBIlearn.

    [16]Truls Fagerberg.Torstein Rekkedal and John Russell Designing and Trying Out a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Mobile Learners
    and Teachers[Z].

    [17]Keegan D. The future of learning: 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 [DB/OL] .http://learning.ericsson.net/Leonardo/book.Html.

    [18]Bates, A. The changing faces of virtual learning in The changing faces of virtual education. Vancouver:COL.2001.

    [19]GABRIELE FRANKL.Mobile and Motivating:How Something VerySmall Can Become Big[C].Microlearning Conference 2006.Austral-ia,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6.

    [20] What is Microlearning[EB/OL].http://www.microlearning.org.


     

    • 标签:
    • 进行
    • 学习
    • 时间
    • 移动
    • 学习内容
    • 移动学习
    • 定义
    • 特征
    • club
    • 设备
    • learning
    • 学习者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