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资源的学习》读书感悟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资源也在以指数方式增长,我们生活的环境逐渐以资源为中心,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不容小觑。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从小学到现在的一系列学习的过程。小学的时候,我的资源获取方式一直都是课本,最多就是一些作文书了,老师备课也只是看课本和一些纸质的教辅资料。到了四年级,我们学校有了第一个多媒体教室,但是资源有限,我们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能去多媒体教室,老师在PPT中呈现的还是课本的内容,只是多了些图片,而信息的呈现方式还是和传统教学一样。小学的计算机课用的是286的电脑,没有联网,不能获取任何的资源。
到了初中,我们的课程增加了,但是课程的资源还是没有变,学生就是一本课本、一堆教辅;老师也是一本课本和一些资料。变化最大的就是计算机课了,计算机已经可以联网了,但我们在计算课上学习的都是计算机的一些操作,对于信息和资源的搜集老师没有引导,只是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搜索。
高中的时候,每个班都有多媒体设备了,老师使用计算机和投影的频率比较高,我能够利用的资源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老师使用的资源已经增加了很多,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教学视频和flash,最关键的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引用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都是老师利用各种媒体搜集来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的眼界。
到了大学,我发现和原来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多了很多小组合作的项目。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需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引导搜集各种资料,整合资料,形成自己的想法。而老师在课堂中会运用各种工具来收集和处理资料,要求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平台,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资源的可获得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共享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开始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适应不了这种学习方式,但是逐渐的,大家发现利用平台和工具,大家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资源和分享,大家能得到更多想要的东西,对于资源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于需求的资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纵观我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中国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可获得性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我们对资源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境脉主要是由老师提供的,这与老师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相一致,而处理、交流、搜索和操作工具都是缺失的;大学里的境脉是有老师的外部境脉,也有我们自己建构的内部境脉,我们有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境脉的想法,但是如果缺少老师的指导,效果是很差的。同时,我们对搜索、操作、处理、交流工具的学习和使用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我们对资源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看到书中给出的例子,我也在思考在大学中我们基于资源的学习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不好的地方。首先我想到的是网络素养方面,我们从各个地方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大家的初始网络技能是不同的,有的人高有的人低,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全有可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这时候大家的学习习惯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就是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用给定的资料进行学习,有的人可以按照老师的索引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东西。其次是老师的引导和基于问题给出的索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没有任何的思路,老师没有给出比较明确的引导,这对于学生完成任务是很大的阻碍。再次是对于资源的获得,很多学生只会百度一下,或者最多的是使用CNKI,其他的搜索文献和资料的方式都不太懂,导致在做文献综述的时候找到的资料太少,对于这点,我觉得老师在前期的指导很重要。最后,就是资源的整合和处理了,就我而言,我不擅长处理资源,很多时候都是看完就算了,或者抄一些关键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这和我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关,但同时也对老师的引导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感悟了。
-
-
- 标签:
- 使用
- 都是
- 资料
- 搜集
- 老师
- 处理
- 感悟
- 学习
- 读书
- 到了
- 资源
- 基于
- 课本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