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之道》《“打扫”森林》精+略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自然之道》《“打扫”森林》精+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吴洁仪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的课文。《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 望相反的结果。学习本课除了让学生认识到按自然规律办事外,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打扫”森林》也是讲述了一个德国林务官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所有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的故事。两篇课文内容如此的相似,因此更好地作为本课精略结合的题材。这两篇课文共需三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通过自学(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运用。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1、抒发自己对两文的体会并把所感打写下来。

    2、与《“打扫”森林》课文结合教学,抓住对于叙事性的课文如何概括主要内容方面,归纳总结,培养并提高学生把握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自主扩展阅读,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四年的跨越式课题实验,已经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按自然规律办事的深层含义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并不是很了解。

    教学策略: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继续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重点学习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网络教室、人教版语文课本第8册、跨越式语文资源和平台、演示文稿。

    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人教版语文课本第8册、跨越式语文资源和平台、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出“道”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1)出示第一组:巢穴 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嘲鸫 用尖嘴啄 企图

    看,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抽一生读词语。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2)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3)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抽一生读词语。(生读)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4)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5)瞧,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哪些地方特别容易搞错,你想提醒同学们的。

    6)给“幼”找双胞胎兄弟“幻”“啄”的书写,再写一个你觉得难记的字;

    三、梳理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讨论填空题。

    课文按( )顺序写作。

    事情的起因是:( )。

    事情经过:我们先是( ),后来意识( ),赶紧( ),后果是( )。

    终于,我们明白了:( )道理。

    2、集体交流、反馈。

    3、试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得到的感悟把课文分成三段,并简单概括段意。

    五、总结,质疑

    唉,如果我们当初“见死不救”,结果又会有何不同呢?这中间到底蕴涵着怎样的“自然之道”呢?下堂课让老师带着大家继续讨论!

    六、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

    2、课后查资料,了解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初解“道”。

    1、同学们,大自然是个美丽的世界,同时也充满了神秘,有其内在规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真实有令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去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观察幼龟是如何离巢进入大海的。)

    (课件出示小龟爬过海滩)

    师:我们知道幼龟离巢爬到大海是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会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美食。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四自然段,去看看小龟的遭遇吧。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简单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2、面对嘲鹰企图将幼龟拉到沙滩的险情,“我们”和向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用横线把有关词语画出来。

    3、生自由朗读,汇报交流。

    1)、简单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2)师总结:小海龟遇险,我们搭救。(板书:救一龟)

    3)“欲出又止” “踌躇不前”是什么意思呢?

    4)你能简单表演一下小龟小心翼翼的动作吗?(生表演)

    5)看来,小龟是一只谨慎的“小侦查员”哪,它知道,回归大海的路途充满了危险呀!

    6)面对嘲鹰企图将幼龟拉到沙滩的险情,“我们”和向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用横线把有关词语画出来。

    7)出示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与极不情愿吗?读读这句话吧。(齐读。)

    8)过渡:向导口中的“自然之道”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作者当时明白吗?让我们来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看看那血淋淋的教训,是否能让作者理解“自然之道”呢?

    四、自主学习五至八自然段。

    (出示课件:自学要求)

    1、自学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为什么说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当我们明白以后,我们是如何补救的?(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以上问题。

    1 学生交流:我们愚不可及的表现。

    师:小结。(板书:害群龟)我们愚不可及,一是不顾自然规律,焦急想救小海龟,而它其实是个小侦查员;二是不听作为生物学家的向导的劝导,执意要救小海龟,最后导致海龟群受到巨大伤害。三是向导明知不该救小龟,但为什么还是要救了它。如果说我们是无知之愚,那么向导是否就是有知之愚呢。

    2)、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指导朗读。

    3)我们愚不可及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这给小海龟们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呀!哪个同学来告诉我们?(第六自然段)

    4)我们怎样弥补过错呢?(板书:补救)找出第七自然段中的动词来。

    这些动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3、采用引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1)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

    2)师生引读。

    3)课件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可用什么词替代“悲叹”?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②“根本”一词说明了什么?

    4)小结: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一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同学们,此时此刻……

    五、发挥想象说话。

    1、假如你是后悔莫及的向导……

    2、假如你是葬身食肉鸟之腹的一只小海龟……

    3、假如你是一只吃得饱饱的海鸥……

    4、假如你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的同伴……

    5、过渡:最终,作者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六、内容迁移,深悟主题——《“打扫”森林》自主学习。

    1、出示第九自然段,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2、师过渡:因为我们对自然之道不解和违背,亲手导致了一些幼龟被害的惨剧。

    1)出示语句,填关联词。

    ( 如果 )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就 )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接下来同样也讲述了不能违背自然之道的课文——《“打扫”森林》

    3、提出自学要求:按照刚才学习第九课的方法迁移学习。

    1)初读课文,分段并归纳主要内容

    2)从文中找出评价这件事的关键语句和道理

    3)联系第九课深入思考,互谈体会收获。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结合食物链图示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2)抓关键语句培养语感,关键字顺序能调换吗?

    3)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木就渐渐给毁了。

    七、扩展阅读相关文章。

    1、小结:人类如果不好好善待自然,不好好了解自然的规律,那么后果将会是不言而喻,非常惨重。受到大自然的一一惩罚!

    25篇扩展阅读材料(必读2篇)。

    八、总结,升华“道”。

    1、同学们,人不能自作聪明,不能违背自然之道,那么,学了这两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如:我明白了,大自然有它的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人不能自作聪明,否则会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违背自然之道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等。

    (板书:悟道:自然之道)

    2、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九、作业: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第三课时

    一、主题升华,寻找结合点。

    1、出示表,引导归纳,总结两文的结合点。

     

    本来愿望

    具体做法

    结  果

    结论或体会

    《自然之道》

     

     

     

     

    《“打扫”森林》

     

     

     

     

    ……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林务官和罗斯福总统都是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二、拓展阅读、写作尝试:

    1、学生自主阅读(展示网站拓展资源)

    2、请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了解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你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学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不能帮助小鸡出壳,不能帮助蝴蝶蜕蛹等。)

    4、补充材料。(出示课件)违背“自然之道”两个图片:

    1)泥石流;洗尘暴;简单讲讲人类乱砍滥伐的行为与它们发生的联系。

    2)遵循“自然之道”两个图片:都江堰水利工程;新疆坎儿井。简单说明。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今天这个故事,记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课件)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主题打写

    1)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们遵循自然之道。

    2)借鉴扩展资料内容,以某一种动物或植物的名义向人类写封信,告诫人们如何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遵循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12、大自然的启示

    无知违背 受罚

    自然规律

    认识利用 受益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打扫”森林》也是讲述了一个德国林务官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所有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的故事。两篇课文内容如此的相似,因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中高年段语文精略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对比教学,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加入一定量相关扩展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感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幼龟如何离巢入海”“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我们干了一件怎么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三个问题,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想像说话、扩展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同身受领悟文章内涵,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促使了学生真正的学。

           如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和向导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采用对比、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现出来;通过交流感受或启示,拓展延伸,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在略读课文中,通过找中心句;用食物链的形式画画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演一演:几年后,当林务官又来到森林,看到宽敞洁净的林子变成萧条冷清后,他向护林工人兴师问罪。这是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后进行信息分析和语言重构,增添教学情趣,活化语文,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活力。教师有效的引导,促使了学生真正的学。

           语文的学习不能单纯以课本为本,应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由一篇读多篇。我就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即“以读引读”。因此,在扩展阅读中,我巧设阐述相同道理的短文以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并使“启发”自动生成,通过推荐相关书目,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开拓学生的视野。

           当然,在这一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于精+略这样的模式自己学得不够透彻,因此在时间把握上做得不够好。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之前缺乏良好的铺垫。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向导
    • 之道
    • 森林
    • 教学设计
    • 出示
    • 大自然
    • 词语
    • 学习
    • 学生
    • 打扫
    • 课文
    • 自然
    • 违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