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蜜蜂》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 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   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   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 标签:
    • 作者
    • 教师
    • 实验
    • 语文
    • 上册
    • 三年级
    • 默读
    • 学生
    • 蜜蜂
    • 生字
    • 课文
    • 小学
    • 2.
    • 人教版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