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3团中学孟丽《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新疆农二师33团中学孟丽《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doc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3团中学孟 丽

    • 一、概述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为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现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后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语言生动、形象。

    • 二、设计理念

    在知识教学点上,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方法主要以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 三、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 教学难点:

       理解夏季部分中较难的词句。

    •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过程中,对于学习此种类型的课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小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 

    • 五、教学策略

    1、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2、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 六、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理解了部分词义。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季节变化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总体感知

      (1)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____”画在书上。

      (2)班上交流。

      (3)填写表格。

      季节描写的景物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2.自读课文,领悟兴安岭树木的特点。

      (1)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

      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

      3.深入读文,品词品句。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提示: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

      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是什么意思?换成“长出”行不行?通过采用近义词换位的方式,使学生懂得“抽出”是“长出”的意思。尽管意思相同,但是作者选用了“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十分生动形象,试想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曾几何时,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多么神奇啊!因此,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②“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作者用来描写小鹿,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尤其是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这时教师可采用换近义词对比的方法,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前文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

      ④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⑤从白桦、栎树的叶子“变黄”、松柏显得更“苍翠”,可以看出秋天的森林色彩艳丽。

      ⑥“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是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作者看到树叶飘落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活泼、欢乐的情绪。

      在讲这句时,教师可采用近义词替换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⑦“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献出”一词,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

      ⑧“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

      ⑨“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4.朗读课文,借读抒情。

      简单提示:本文词语生动、形象,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采用不同语气指导朗读。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重点总结课文是抓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层次清楚,按总——分——总顺序描写。)

    五、拓展阅读:

    六、写话:

    小练笔:(任选一题)

    1.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丽景色(黑熊、松鼠的心里话)。

    2.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十)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天: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夏天:树木 浓雾 阳光 野花 花园

    秋天:树木 山菜 野果 药材 宝库

    冬天: 树木 积雪 西北风 动物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doc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33团中学孟 丽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在小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还处在初学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初步渗透用词应该字斟句酌,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33团
    • 作者
    • 森林
    • 季节
    • 描写
    • 树木
    • 特点
    • 小兴安岭
    • 景色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