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尊重是一堂重要的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学会尊重是一堂重要的课

    学会尊重是一堂重要的课


    案例描述:

    上一个学期的一次课间,我到我们班的教室中进行正常的课间巡视,进入教室后正好听到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徐某)在教室中正口出脏言谩骂另一位同学的家长,我发现后立即上前抓住了他(当时我脑子里立即就想到利用这一契机对全班学生来一次尊敬师长和他人的教育),把他拉到讲台前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且也进行了适当处罚),并当时就在班上叫所有同学立即上座位,针对该同学的行为进行讨论,大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当时在教室中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利用我的手机拨通了其家长的电话,告之情况且让其家长立即到校进行教育,同时责令他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向另一同学赔礼道歉,课后写出深刻检查并在下次班会课公开宣读和表态。其后,又在其家长到校后,联合家长对其进行了教育,并且该同学的家长还对其进行了惩戒。后来,经过这一事件以后,在班上,不管是这位同学,还是其他同学,再也未曾出现随口谩骂他人的现象。

    案例分析: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对学生时时关爱,对他们也应该多以鼓励和褒奖为主,对学生要多一些宽容,但我个人觉得在对学生宽容的同时,有时候也需适当进行一些惩戒,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适当的惩戒也许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因为惩戒是从一定的教育目的出发,利用学生犯错误这一良机,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虽然它有时要借助于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他们改进自己的行为,以便能理解规范,自觉地遵守规范,维护校园、班级的良好风气。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惩戒有一个严格的尺度标准,不能把适当的惩戒变成体罚。那么,怎样的惩戒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我们要能够区分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在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做人习惯的原则性问题上,应一丝不苟、一刻不松、一抓到底;在一些非原则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要有宽容之心、慈母之爱、发展眼光。如在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学生在违反课堂纪律以后,我们应提出严厉的批评,并可在每天的家校联系簿上告知家长该生违反纪律的情况,在学生的脑海中烙上深深的印记,从而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吓猴的作用,一举两得。而在学生忘记带作业本时,我们就不能进行任何惩戒,只要他过天带来就行。

    其次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应仔细了解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弄清前因后果,决不简单粗暴。要搞清楚事情的真相,要搞清楚惩戒措施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后果,还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惩戒要有针对性,切忌“雷同”。因为惩戒是件不愉快的事,不仅被惩戒者感到痛苦焦虑,施行者也易情绪激动,处理不好可能会加重惩戒的强度。因此惩戒者必须保持平静地面对事实的态度,以减少情绪激动造成的危害。

    最后,惩戒还需要及时有效,惩罚的拖延往往会使其效果变差,甚至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来说,宜在不良行为发生后马上实施;惩戒时间间隔越短,得到的效果就越好。在批评、惩戒学生时,要避免使用嘲笑、讥讽、挖苦的语言;要就事论罚,一事一罚,切忌“算总账”;杜绝包办式或报复式惩罚;且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对惩罚心服口服,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惩戒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戒,惩戒教育就一定能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 标签:
    • 初三
    • 言语攻击行为
    • 完整家庭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