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景——《看雪》——秦桂芝——2012年10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看雪》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建议秦老师以后采用三维目标来设计,将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归类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当中,规范教学设计

    •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 【教学时数】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雪)

        2.教师给学生观看ppt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美丽的图片 ,感受雪的可爱与美丽。

      师: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我们可以欣赏雪带给我们的美景,我们可以到雪的世界里尽情玩耍,体验下雪的快乐。而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雪》。老师板书课题:看雪,学生空书(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识字三的“三字经”: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简单介绍台湾的地理、气候特点。

    //这环节很好,有语言的美和韵味。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生字先自己拼读,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建议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显性的标记更好些。同时要注意提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提问,文中的小朋友到哪里去看雪?之类的。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去拼音开火车读,指出翘舌音、前鼻音来,强调多音字。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省”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xing”。

    5.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出示课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名读。(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了指   接着   惊奇   小时候   故乡   讲起   铺着  雪毯  银装  雪仗)

    6.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指名读。

    //建议将第6个环节和第8个环节对调,要不然学生又要从课文中出来,有脱节的感觉。

    7.猜字谜: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 毯)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  省)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 店) 

    //猜字谜环节可先由教师出示一个谜语,引导学生自己去创编谜语,学生通过谜语的形式组织语言,贯彻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针对识字教学部分,更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在识字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实现这种结合是保证儿童能写出形象、生动的记叙文和逻辑严谨、有理有据的议论文的关键所在;也是跨越式试验班能涌现一大批优秀小作者的现实基础。

     8.交流识字方法。

      除了编字谜的识字方法,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识字呢?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你还会其他字谜吗?编编看。

    //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识字方法,以后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识记,是授之以渔的过程。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进行生字识记。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识字规律。

      3.教师请学生认真观察“指、接、打”的共同点,这三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提手旁”并提醒学生注意:“指”字右上部分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候”要注意右半部分“矢”的左侧有一条小竖。“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奇”要写得上小下大。

    (很详细,好!)

    4.教师先示范书写,然后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教师示范书写的时候,学生要跟着书空,省的学生空看着,对于写字的处理,要注意一观、二研、三书空、四写字,同时要注意写字的具体字讲解要从篇章和词语中拿出来。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就是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能了解字词应用的具体环境。

    四、扩展阅读

    亲爱的小朋友,这节课的生字你都掌握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放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快快打开“识字通”,去读一读p.101页《到省城》、《打乒乓》、《逛街》,以及“资料城”《欢迎台湾小朋友》、《你是……》、《盼回》。

    五、写一写

         你能给本课学习的生字扩一扩词吗,也可以给这些生字宝宝们编一编字谜或儿歌,或者用它们来写一段话。(台湾省、商店、橱窗、洁白、惊奇、讲故事、飘着、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堆雪人、打雪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教师给学生出示下雪时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感受雪的可爱与美丽,玩雪的热闹与快乐。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学生练习读第二自然段。问:台湾的小朋友在哪里见到雪?(应该是老师在哪里见过雪吧?台湾的小朋友没有见过雪啊)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2. 师: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小朋友说的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2)这些话都是谁说的?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创境朗读。

      (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随机指导朗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

      (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

      (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理怎么想的?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

      (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

      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第九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

      ③喜欢第9自然段第一句的同学,谁来读读?

    //以上环节注意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教师的朗读指导,此处处理的不错。层层深入,一个问题牵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

    指名读,你画了哪些词语,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谁来说说什么是“雪毯”呢?(指地上厚厚的积雪,雪连成一片像一床白色的毛毯),那“绿毯”呢?(草连成一片,像一床绿色的大毛毯)那“红毯”呢(花落地连成一片,像红色的大毛毯)“银装”呢?(银白的衣服,指树上落满了白雪。)举一反三讲“绿装”——树到春天披一身绿色,草儿到春天变成绿色。

    ④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感受“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的美好。

    //重点词语的处理比较到位,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什么叫雪毯、银装,到处洁白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理论基础,鼓励试验老师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根据视觉心理学的远离,图片会比文字更容易被人接受,在教学时建议多用视频、动画和图片等丰富课堂。

      师: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可这样美的景色台湾小朋友们却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引导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可惜、遗憾的语气来。  

    ⑤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师:下雪了,我们不但可以欣赏洁白美丽的雪景,同时还可以干什么?

      指名读,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师:你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的?这样的情况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快乐)请大家用快乐的口气来读。

    ⑥我们如此快乐,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可台湾小朋友们只能……,齐读第二自然段(强调语气、感情)。

      (4)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干什么?最想问老师什么问题?

      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

      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整堂课用大情境穿起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学习本节课文,这点很好!

    //跨越式语文教学要突出三个特性:突出趣味性、突出音、突出段落篇章,角色扮演以及活动等形式是丰富课堂的形式,建议多采用。

      (5)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

    师: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请大家要思考一下: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同桌讨论。

        (6)介绍台湾概况。

        (7)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台湾小朋友的心情怎样?他们想干什么?去北京干什么?

      师: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

    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8)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课文讲解部分非常详细,非常好,建议以后一直延续下去。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小朋友永远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那时两岸小朋友一定会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个痛快!

    三、扩展延伸,感悟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

         2.打开阅读材料,走进“资料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盼回》、《盼望》、《台湾情结》(一)、《台湾情结》(二)、《听说》;有时间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回归曲》、《台湾》等,并和同位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四、情感流露,书写真情

    1.是呀,隔着海峡,就是台湾,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台湾人民浓浓的思乡愁,此时此刻我们最想对台湾小朋友说—————————。 

    2.台湾小朋友看到的橱窗里的雪都是棉花做的,你可以邀请他们到北京来,到自己家乡来做客。如果台湾小朋友来了,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北京、介绍家乡呢?请把你了解到的关于北京或家乡的情况写下来。

    //建议拓展写作的环节采用第一个,第一个更切合教学目标,跨越式语文教学强调识字、阅读、写作三维一体,而三个环节用一个教学目标穿起来,所以各个环节都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这两个写作题目相比,明显第一个更好些

     

    板书设计:               12  看   雪

                      台湾         棉花雪

                       ↓盼                 看                   统一

                      北京         飘雪花         快乐          回归

     

                                      玩

    • 看雪课件ppt

    看雪ppt

       

     

       

     

    • 标签:
    • 识字
    • 学生
    • 教师
    • 台湾
    • 生字
    • 老师
    • 课文
    • 小朋友
    • 语文
    • 小学
    • 2.
    • 北京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