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认知调控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元认知调控策略

          建构性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看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因为建构性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学习别人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视和调节部分地需要学习者去单独完成,同时也需要学习者小组来共同设计和控制,特别是当他们合作去完成某些任务的时候。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元认知调控策略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
    (1)动机维持策略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要想使学习顺利进行,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也必须采取一些动机维持策略,以改善其学习自觉性和自制力,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来说,学生的动机维持都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取得预期成绩。具体的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
          兴趣维持动机:当学习本身对于学习者来说成为一件乐事,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时维持学习动机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这是维持学习动机的最佳选择。因此,学习者要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一些独特优势是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意志维持动机:任何学习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来自内部的,比如说知识经验不足;也有来自外部的,比如说诱因干扰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很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学生必须依靠意志努力来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动员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情绪和体力来战胜困难,维持学习动机,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反思策略
          反思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之后,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策略。它通常要求学习者反思如下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学习开始之前的假设;反思自己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思为何对一个行为作出如此反应和选择这样的工具;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等等;并作出归纳与总结。它不是对问题简单的“回顾”或分析,而是从事物现有的层面出发,向更深层探索。这种反思过程可以是单个学生完成,也可以是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技能。
    (3)迁移策略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负之分,即迁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里所说的迁移策略,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一种有效的学习使另一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顺利解决面临的问题,促进并实现正迁移的策略。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迁移策略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通常可以低成本地生动地创设出一些与真实生活相似的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目标。
    (4)自我计划策略
          自我计划策略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做出各种计划。它可以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策略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5)自我调控策略
          自我调控策略包括学习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情绪加以控制、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问题解决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等。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查找出来,及时反馈给自己,并加以修改,矫正学习行为,补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6)自我评价策略
          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种策略可以随时执行。
    (7)认识过程反省策略
          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己认识过程的意识。教师可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如,叙述自己解决某个新问题时想到有哪些策略,什么是首选策略,哪些是补救策略,自己怎样运用调整、转换这些策略。教师也可促使学生注意某些同学的认知过程,如:要求某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其思维过程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教师应要求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自我控制、自我检查的能力,提高其责任感。可要求学生经常自我提问:我知道做什么吗?我对作业的要求清楚吗?这样做是否正确?我有把握吗?……
          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开始作业前认清作业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给自己提一些问题,如:这一点我理解的对吗?这句话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要求学生意识到与学习效果有关的四个因素:所学材料的性质与特点;学习者当前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者当前的心理状态;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与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因素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可使他们做出有效的决策。
          元认知调控在实践实施,可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反思:
          等一等:我对现学的内容是否理解并记住了?我能向他人清楚地描述这一问题吗?
          想一想:产生这一问题大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自己对有关知识点没有掌握?或许缺乏想象力?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技能技巧?
          找一找: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哪些方法?寻找、阅读哪些有关材料?
          看一看:检查一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后,原先的问题是否得到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
          做一做:记录解决问题的经过,并决定以后怎样做。

    • 标签:
    • 策略
    • 学习
    • 学生
    • 维持
    • 过程中
    • 调控
    • 元认知
    • 自我
    • 问题
    • 学习者
    • 反思
    • 知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