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迁移策略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迁移策略
学习不可能脱离过去的经验,每当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都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与先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而后继的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对以前的学习结果施加某些影响。心理学家称其为知识的迁移,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消极迁移”或“负迁移”。
知识的负迁移与正迁移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为了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其及有关知识,培养能力,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下列策略:
1、创设矛盾情境,把握迁移方向
著名心理学家克雷格(R、C、Craig)研究发现:预先提供正确答案的指导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导致迁移;指导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的解答能增加正迁移的效能;迁移到困难情境比迁移到相对容易的情境中,需要更多的指导。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强制地传授一些原理和方法,只是嘱咐学生去记忆,当他们面临复杂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如能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矛盾,经受几次挫拆,在学生不懈的探索中引导他们准确运用已有的知识。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成功的认知内驱力,为困难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从而把握迁移的方向。
例如:学习完矩形的判定性质后,学生对理解矩形的判定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容易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混淆,这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引导学生探究:
? + 四边形 = 矩形
? + 平行四边形 = 矩形
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近十种答案:
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矩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一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矩形;
2、强化变式训练,促进灵活迁移
知识的迁移并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知识“移位”,而是需要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能迅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从而确定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可归属于已有的何类知识的延伸或扩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水平,“变中求同”的问题解决或称变式训练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迁移。
例如,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老师讲解后学生能够接受,但如何将抽象字符转化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之中,并运用到生活之中。我们设计一下教学环节,通过变式训练,促进学生学习灵活迁移。
师: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乘务员会提醒行人“要直行通过马路,不要斜穿猛跑”,你能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要斜穿马路吗?
生:因为斜穿走的路比直行通过马路走的路长,增加危险。
师:为什么斜穿马路比直行通过马路走的路长呢?
(学生一时限于思考之中)
师:我们把这个问题抽象出来,假设AC是直行马路的路线,AB是斜穿马路的路线,BC就是马路边,在图示直角三角形中,你认为那一条边最长?为什么?
生:AB最长。师:也就是说AB>BC,同时AB>AC,能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解释吗?
(学生思考2分钟后)
生: 老师我知道,如果将AC所在的边看作一条直线,则B是直线AC外一点,BC边就是点B到直线AC的垂线段,根据上述推论,AB>BC。同样的道理,如果将BC所在的边看作一条直线,则A是直线BC外一点,AC边就是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根据上述推论,AB>AC。从而可知,斜边AB比两条直角边长。(同学们听候恍然大悟)
师:很好,你能借助推论对我们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你很聪明。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交通法规对行人穿行马路的规定是合理的,我们每位同学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同时也应该规劝那些不遵守法规的人,让他们真正懂得为什么要直行通过,而不要斜穿马路。
3、加强知识之间比较,促进正迁移
学生之所以容易产生负迁移,与学生对新旧学习材料之间异同点的认识不足有关。要克服由此带来的负迁移,教学时除从正面强调合理的记忆方法、解题方法等外,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具体知识进行反复的辨析,促使学生在这类知识的迁移过程中保持审慎的态度,树立清晰的观念。
另一方面,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诊断性”问题,以此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及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纠正。
例如,分式的约分,学生往往感觉到很熟悉,但做起来又不知如何下手。因此通过设计下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分数约分迁移到分式的约分。
师:谁先说说最简分数是什么?
生:就是分子分母中都不含有公因数。
师:对照最简分数,说说什么是最简分式?
生:最简分式就是分子分母中都不含有公因式。
师:大家能不能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分数或分式?(学生开始边思考边写)分式约分与分数约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异的地方。教师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空间,引发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分式约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分式约分的依据和方法。
4、配养学生概括学习的习惯
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这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实现迁移的关键则在于学习者能否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即所有学习中的迁移都必须通过概括这一思维过程才能实现,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就越容易。而迁移的本质在于概括出知识之间的共同特征或具有内在联系的某些要素,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力于从方法、性质等方面进行概括是极为必要的。
例如:生活中的课桌角、建筑物的尖顶、圆规张开的两脚、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张开的角度都给我们角的概念,如何从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生活概念中抓住他们的本质,既有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的图形。 -
-
- 标签:
- 策略
- 分式
- 迁移
- 引导
- 知识
- 约分
- 马路
- 方法
- 学习
- 学生
- 矩形
- 信息技术
- 环境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