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交流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交流策略

          “协作”作为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协作,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学生可以深化对学习主题的理解。
          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交互功能和大量学习资源,创设了虚拟现实的情景,网络是最适合协作学习的媒体。
    1、协作交流的涵义
          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2、协作交流的总策略
          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人机协作、生生协作、师生协作等三种不同途径和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四种基本的协作式模式进行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它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中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比如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都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在基于校园网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设计才能形成。由于缺少与学习者面对面的接触,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与各个自处异地的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会减低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和投入程度。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 社会强化(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
          ☆ 信息交流(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
    3、协作交流的常用途径
    (1)、人机协作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的交互功能,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并制作成课件,把它放在服务器上,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进行人机对话,这使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感知手段获得知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非常有限、只能被动接收的弊端。
    (2)、生生协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网络组成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由此,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的人际关系。
    (3)、师生协作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因此,师生之间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具体的协作可通过收发电子邮件、BBS公告栏、虚拟社区等进行。
    4、协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协作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即以教为主),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即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几种。
    (1)竞争
          竞争是指教师首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
    (2)辩论
          辩论是指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中立组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是学习者达到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可以是强化原有的观点、改变原来的观点,也可以是对原来的观点有新的认识)。
    (3)伙伴
          伙伴是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进而促进问题解决。协作学习伙伴可以是学生,但也可以由计算机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
    (4)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首先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确定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协作小组的成员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和依据。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是汇报。
    (5)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师生角色扮演,二是情境角色扮演。师生角色扮演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被要求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则检查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让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前提是他们对学习问题有“知识上的差距”,怎样衡量和认识这种知识上的差距是运用这种教学策略的难点之一。情境角色扮演是要求若干个学生,按照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分别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以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去体验、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主题的要求。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6)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众多人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在决不对别人的见解有任何批评和指责的前提下,尽量展开自己的想象思维、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由发挥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7)讨论学习
          讨论教学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异步讨论;二是在线讨论。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学生有足够长的时间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一般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发言,而且,讨论也比较深入全面。这种讨论学习的设计应注意:① 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② 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③ 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④ 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发言能够实时显示,整个在线讨论的时间有限,所以发言的时间不长,一般都是简短的语句,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一样,展开的讨论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主要依靠教师的随机应变和临场的掌握,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仔细注意每位学生的反应,以便根据该生的反应及时对他提出问题或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②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③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准确之处,并及时用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切记使用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④ 在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⑤ 在讨论的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5、有效协作的基本原则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要素之一,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意义建构极其重要,主要是通过协商与会话的形式,使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交流,促进此学习群体对当前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达到真正完成意义建构。在设计协作学习策略以及协作学习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合适的协作小组:协作学习是学习者组成一个群体,互相帮助,共同学习,通过协商和辩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形成一个适当规模和构成层次相当的协作小组对于协作学习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如果规模不合适或协作者之间基础相差悬殊,则可能不能形成协作或协作不充分,协作学习自然失败,建议每个小组成员2 -4名。
          学习主题具有可挑战性,问题具有可争论性:协作学习的主题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学习者协作解决的问题可以是围绕主题的能引起争议的初始问题,可以是深化主题的问题,也可以是稍稍超前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可争论性关系到是否有必要组织协作学习。
           重视教师的主导:教师的角色从“讲坛上的圣人(sage on the stage)”变成“身边的指导者(the guide on the side)”。协作学习的设计和学习过程都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要设计争议和问题以及评价方式。在协作过程中,教师还在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因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如果学生的讨论出现离题或开始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其引回主题;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正确的问题,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对于整个协作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成员之间合作技巧的建立给予必要的关注,并指定相应的时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协作学习,并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

    • 标签:
    • 策略
    • 进行
    • 教师
    • 讨论
    • 协作
    • 学习者
    • 学习
    • 学生
    • 交流
    • 协作学习
    • 主题
    • 信息技术
    • 问题
    • 环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