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精加略”教学模式及策略(1206)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精加略"教学模式及策略

     

    ——《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点评

    李敏 贺平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相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之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教学而言,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有效地运用技术促进教学最优化,使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是所有一线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正如何克抗教授所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到了小学中高年段,教材中的课文长度明显增加,需从单元整体角度分析与考虑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学更加灵活。

     

    • 小学语文"精加略"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模式”,简称“双主模式”。其实施要领是:前20分钟左右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主,基本完成课标要求;后20分钟左右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一步深化课标要求(包括10分钟左右的扩展阅读和10分钟左右的打写练习)。

    到中高年级尤其是四年级以后,课文篇幅进一步加大,教材一般按单元组织,对阅读理解的要求也向深度、广度延伸,这时就不能完全按照原低年级段的教学模式,而应采用相应变式,如精讲精读课、精略结合课、单元阅读课、单元写作课等不同课型,本文将以精略结合课为主进加以阐述。

    按照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一个单元的阅读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其中,精读课文既要求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需要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略读课文是与精读课文内容或者体裁上相关的同类作品。精读课文是主体,略读课文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精略结合课型就是将本单元中或内容、或写作方法、或主题或结构等相关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结合起来教学,强化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在完成精读课的教学后,学生将精读课中习得的能力迁移运用到略读课的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略读课的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高阶目标。精略结合课一般分为三个课时,“整体感知、理解大意”、“课文精讲,能力提升”、“方法迁移、总结应用”,每课时重点如下:

    第一课时:重在知识性目标的落实,关键环节包括生字词处理、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拓展阅读背景性或知识性材料、写作简短内容。

    第二课时:重在情感目标的落实,关键环节包括把握课文主题或主线、赏析重点句段、分析方法、深化略读、迁移拓展,其中拓展紧扣主题的材料。

    第三课时:围绕语言应用,总结课文主题和写法,抓住训练重点(主题深化、结构运用、写作手法等),充分拓展阅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精加略”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如上图示。运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践和思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力图通过逐层递进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索与创造,最终实现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 小学语文"精加略"教学的实施

    进入到中高年级,尤其是四年级以后,应该如何结合跨越式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教学已成为很多跨越式试验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点。刘小丽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与《金色的脚印》精略结合课,分别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册)的23课和24课,是在一对一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完成的语文阅读课教学。刘老师从单元角度出发,在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宏观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完成了此次教学任务。精略结合课型是小学语文跨越式单元教学的重要课型,是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的重要途径。这种课型利用精、略课文的结合点,巧妙地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不同课文间实现迁移运用,达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下面结合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对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精加略课型的教学进行具体说明与剖析。

    • 分析目标,巧抓结合点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时已经有目的地将同一主题或同一类型的文章编成一组,教学参考用书或者单元导读中已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单元目标分解到不同课文教学中,围绕主题、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学法等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最佳结合点,对有本质联系(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可以是同主题结合、同写法结合,同学法结合等。在对课文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分析与把握的基础上,将课文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子目标,然后再将各个子目标在不同课时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加以贯彻。

    首先,整体感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确定了单元目标之后,刘老师进一步深入分析,定位本单元的情感基调,即引导学生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留心课文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的单元目标分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正确把握两篇课文目标,以感受动物与人或动物与动物间的情感与作者关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方法作为结合点,将《最后一头战象》与《金色的脚印》两篇课文巧妙地结合起来。当然,这样精略结合课中的学习并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站在单元的角度、为单元教学服务的。

    • 精读课文,教师主导,品读赏析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达成理解课文主题、重点句段赏析、语言品析、有感情朗读等目标;而这些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并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情境创设、问题提出、示范朗读、方法引导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环环相扣,质疑问题步步深入,逐渐引导学生感悟篇章、品读文段、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以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高级认知与思维能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主体得以体现的前提,精读课文的教学为略读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背景音乐,并借用《泪的重量》中的一句话,导入新课,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营造了良好氛围。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三个重点场景的三句话来解析课文,并不在旁枝末节上浪费时间;然后以这三句话提纲挈领,抓住重点词如泪光闪闪、凝望、吼叫等,让学生去感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感情呼之欲出时再配上音乐进行朗读,拨动学生心弦,促使敞开心扉,主动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与意,使得此时的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

    • 略读课文,学生主体,合作迁移

    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或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教师可通过关键问题、表格、提示等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发现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间的联系或区别,从而完成对比阅读。从略读课文的处理上说,教师更要敢于放手,主要靠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对比阅读,自己先将课文读懂,然后在阅读迁移中渐渐习得与运用其中的读法、学法、写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可以说,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学习,略读是应用。

    在《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的精略结合课中,处理完精读课文之后,教师适时进行梳理与总结,围绕主题、情感、写法等巧抓结合点,自然过渡到略读课文学习,同时采用表格支架帮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全面把握整篇课文结构之后,分析课文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后,再利用网络进行全班交流与反馈。最后,教师再以“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总结全文,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 利用网络,拓展读写,深化目标

    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和课堂打写,是跨越式课堂的特色之一,也是深化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每篇课文教学目标的丰富与多元化,拓展阅读应随之调整。但无论是精略结合课,还是其他课型的教学,都要坚持“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原则,全面分析教学目标,恰当定位,合理运用,以有效地支持各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拓展材料内容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更强调经典性;在写作训练上,也更加灵活,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写作,主要视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而定,可通过适当搭建写作支架,让学生开展打写训练,并借助网络相互点评与交流。

    该精略结合课分别在第一课时和第三课时提供了拓展阅读材料。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答疑,因此拓展材料为篇幅较短小的背景性知识,包括作者沈石溪和椋鸠十等的资料和图片;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对人物(动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因此教师提供了写作技巧类(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示例)的短文,也包括一些动物小说,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总之,只有选择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才能达到巩固、深化、迁移教学目标的作用。拓展阅读结束后进行网络习作,为了深化目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教师设计了写作题目,即“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该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们兴趣颇浓,多数学生能够完成打写,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深层次交流,包括相互浏览、互相启发、发表互评等。这两篇课文共三个课时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展示交流工具的作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学生
    • 精读
    • 教师
    • 单元
    • 教学设计点评
    • 课文
    • 略读
    • 结合
    • 语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