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1206)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为例
冯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民族灿烂文化的文体,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材中独占一席之地。文言文距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习文言文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头疼之事,对教师而言又是施教的难点。每每上到文言文,课堂很容易变成老师的“一言堂”。那么,如何教文言文,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笔者在《伯牙绝弦》这篇古文教学中,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效果颇为显著。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或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以起到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
-
总体教学设想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的故事是交朋结友的千古典范,整个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流传至今却依然历久弥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两个:①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独有的特点和魅力;②通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深刻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真挚友情,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互为知音的意境。这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特点和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基于此,笔者大胆采用明暗两条线相结合的方式:明线是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体会“知音难觅”的思想感情;暗线是乐曲《高山流水》贯穿始终,奠定教学的感情基调。
-
一曲古筝,拨动心弦导新课
为了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导语入课、板书课题的同时,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在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从教学伊始就沉浸在古典音乐中,潜移默化中感受乐曲的优美动听,为整节课奠定情感基调,并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师:(播放乐曲)同学们,听!多么优美动听的旋律,如淙淙流水,又如山涧清风,这首曲子名叫《高山流水》。这段乐曲记载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故事——《伯牙绝弦》(板书课题,并强调“弦”的读音)。
-
初读课文,配乐朗读知文意
学生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说一说比较难懂或需要提醒注意的词句。这里,他们课前已借助书籍、网络预习,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己揭题,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简单罗列,不做深入解答,旨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活并发散思维,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学习做准备。
带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适时配上《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和着乐曲的节奏示范朗读古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相互正音。跟随着舒缓、悠扬的乐曲,学生沉浸其中,自然而然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跨越式语文教学理念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班参与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这里将自主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课文注释,同桌互相翻译古文。一人一句,先将句子读一遍,然后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教师走动巡视,相机指导“谓”、“善”在古文中的多重意思。没有过多的教师预设,却有思维的碰撞擦出的火花,有集体的智慧释放的能量,最后自主归纳整理出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为什么说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下面精析文本的环节。
-
情境补白,精析文段品知音
- 纵情吟诵识知音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采用图文并茂的图片将抽象的文言文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唤醒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联觉,有助于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此处,出示“景象与文句并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句意,聚焦“善”、“若”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同时,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巍峨挺拔,志向高远”、“滔滔江河,胸怀宽广”。伯牙和子期在情操和智慧上产生了共鸣,所以能读懂对方。
师:从哪些句子能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和子期二人是知音呢?
生:(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抓住文中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知音相识”的多种场景。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示“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的图片,激发学生想象的同时,配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志在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兮若____’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将学生置身于音乐世界中,和着“高山流水”的旋律自由畅想伯牙弹琴、子期听音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和画面,为接下来感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创造无限空间。
师:对于伯牙这样的音乐奇才,钟子期从伯牙琴声中仿佛看到了峨峨泰山,好似见到了洋洋江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子期还能从伯牙琴声中听到什么?子期又会说什么呢?孩子们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播放古筝乐曲《高山流水》)
生: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志在白雪,钟子期曰:“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生: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生: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潇潇兮若春雨。”
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配乐诵读,感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深刻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引子期为知音,重在一个‘志’字”,体验“知音”心有灵犀的微妙感觉。
师: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得之;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得之。所以说,子期是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心声诉说着什么?
生:像泰山一样的志向,像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看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代表着他那那存高远的志向啊!
接着,巧妙设置知音相遇的情境空白点,让学生在《知音》的背景音乐中,换位体验伯牙对于“钟子期必得之”的无比珍惜,从而深刻理解何为“知音”——“知音”乃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里,创设一种无限空间,让学生触摸到作品的灵魂深处,与接下来“子期死”形成巨大的感情落差,教学效果震撼人心。
师:伯牙琴艺超群,绝妙天下,许多人都能感受伯牙琴声的美妙,但却听不懂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唯有钟子期得之,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孩子们假象一下,如果你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钟子期,无论你弹什么,子期都必得之,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心情如何呢?(课件呈现“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____”,播放《知音》背景音乐)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钟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子期念我所志,明我所志,真乃知音也!
破琴绝弦祭知音
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但文章的主题思想却是不能偏离的,不在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是永远无法到站的,教师引导至关重要。言语引导学生想象伯牙听闻子期死讯后的场景,点拨“破琴绝弦”的含义,在《哀郢》乐曲中悼念知音。
师: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和子期此次相见恨晚,约定来年再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播放《哀郢》的背景音乐)当伯牙兴致冲冲地赴来年之约时,他见到的不是知音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无色,流水无音,天地也为其黯然。(课件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乐曲《哀郢》悲痛惋惜的声调中,教师领着学生读全文,学生从哀怨忧伤的音乐中,领悟“知音难觅”,感悟乐曲的艺术内涵。低缓哀怨的埙曲再一次将学生带进“伯牙的内心世界”,这就是音乐艺术魅力的所在。
师:伯牙绝弦,那是对子期的思念,那是对知音的惺惺相惜,更是绝断了所有的期待和希望,令人肝颤寸断、悲痛欲绝啊!真所谓“天涯何处觅知音”啊!(板书:知音难觅)
走出文本,开拓视野悟知音
为了让学生对知音的情感体验得到持续的延伸,教师在课前搜集了中国历代流传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原文,包括《列子》、《吕氏春秋》、《警世通言》等片段,正所谓“千古传唱怀知音”的典范,有效将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除了这些资料片段外,还要阅读跨越式拓展材料。跨越式语文教学理念强调“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强调“读中感悟,悟中品读”,在网络平台中为每篇课文都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本课拓展阅读资源包括课文背景简介、人物介绍、与本课故事相关的补充资料“伯牙学艺”,还有古今中外名人友谊、友情、知己等故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拓学生视野,为后面的打写打基础。
语言运用,打写表达诉知音
此时,学生通过阅读以上关于知音、知己、朋友的材料,应该已经渐渐走出“钟子期已逝,世上无知音”的悲伤与绝望中走出来,如何能在此时此刻继续延续之前升华的感情,但又能将知音的解读迁移引申到学生熟知的领域呢?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以“乐观、积极地劝导伯牙”为题开展打写训练。
师:钟子期已死,伯牙伤心欲绝,绝弦以纪之。然而,人生路漫漫,伯牙难道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吗?假如你此时此刻就在春秋时期的楚国,你会如何劝慰他、开导他呢?联系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展材料的阅读领会,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吧!
-
反思与总结
在准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从教材分析到理念渗透,从目标确立到环节设计,从学情把握到教法选用,我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精心的设计。按照跨越式语文教学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理念,我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空间,训练学生在“生生言、师生言”的对话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学起来确实不易,鉴于此,我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解读文本,营造古典的意境,创造学习古文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古色古香的文化中。因此,我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和不同韵律的乐曲来串联整个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部位,激发兴趣,激活思维逐步凸显教学中重难点,并精心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之情,适时地开展逻辑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
-
- 标签:
- 伯牙
- 文言文
- 高山流水
- 知音
- 学生
- 课文
- 教学设计
- 乐曲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