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四边形》案例点评(1002)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认识四边形》案例点评
张纪云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王丽娜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数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关系上的本质属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否准确、清晰与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数学公式的获得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数学概念历来是数学知识结构中非常核心的内容。卜老师所设计的《认识四边形》这节基于网络环境、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数学概念课,从概念的情境化导入、问题的提出,到概念属性的探究、意义建构,再至概念的变式应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而且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资源提供以及认知加工工具在概念教学中的优势,有效的推动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整体上来说,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
一、问题联系情境,通过提供丰富例证帮助学生积累表
象
数学离开问题,问题离不开情境。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有机统一,概念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概念的引入方式是概念教学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本节课中,卜老师通过提供了一幅光明小学的校园情境图,让学生寻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图形。学生不仅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圆形等平面图形,还通过校园情境图中所提供的有关平面图形的大量例证,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从而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
二、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概念本质
学生在有效的资源和工具支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获得概念属性的有效方式。在《认识四边形》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所开发的网页资源,充分发挥其作为认知工具的功能,尤其是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判断以及及时反馈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反思,逐步建构起对概念的认识。此外,由于网页资源中提供了多个相关、相似的概念实例,从而让学生在进一步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把握概念的本质。
-
三、提供多种感知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构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注重多感官、多渠道的感知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耳听、目看、躯体触摸等多种方式建构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还非常有限,因此恰当的组织多种感知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对概念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课中,卜老师不仅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等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方式和物体的实际感知,促进其表象的建立,同时还借助网络资源独特的优势,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切割、围图形等可实现动态过程性展示的操作。通过教具、学具以及信息技术工具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知,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对四边形的深入理解。
-
四、注重方法的渗透和思维的训练,环节之间层层递进,有效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数学是思维的摇篮,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体会数学方法的运用,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本节概念教学课中,卜老师在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以及数学方法的渗透。具体体现在:在情境导入环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回答位置和图形的关系;在探究四边形属性环节,一方面注重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有效整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让学生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并且需要通过测量、比较等各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要用准备的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等;整个过程中贯穿着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四边形的含义,而且对四边形中典型图形之间的关系、区别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高效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活动的复杂过程之中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合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
-
-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学生
- 情境
- 四边形
- 有效
- 提供
- 数学
- 案例点评
- 概念
- 图形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