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支持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理念与模式(0912)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理念与模式

    梁文鑫 刘禹 张俊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 引言: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技术的发展始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每一次的飞跃都是因为技术巨大的推动力量。今天,生活在信息社会的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改变。正如何克抗教授所提到的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面变革。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在上层建筑的军事领域中,在以使用冷兵器为主的社会里,战争中更多的是士兵通过武器的近身肉搏;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战场上人们不再是正面厮杀,而是调整了战略思想——最为典型的战例就是美伊战争,美国选择通过空袭摧毁伊拉克的地面能源供给系统、军事目标与通讯系统,使得伊拉克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全军协调作战的能力而溃败。同样的,没有人能阻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走进教育,走进课堂——这也意味着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调整教育战略思想,正如何克抗教授所提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实现教学效率,效果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这也正是何克抗教授所主持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自2000年以来所一直关注的,因此以下所介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在何克抗教授的创新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近9年来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下形成的。

    • 信息化时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一)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对教材、学生与教师的认识

    语文学科历来承载着对语言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使命,2005年在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上,多数专家也再次认可了这样的双重使命,并强调关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既掌握语言文字,又受到思想、情感、文化的熏陶。各大出版社的教材也针对这一双重使命遴选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优质美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解读来完成。可想而知,多数学生作为被动的参与对象,思维被教师所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牵引着,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知识按照指数级增长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语文教材已经不再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唯一中介;此外,这种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只通过教师的分析与解读效果效率都很低,症结在于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充分发挥。即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并必须最终落实到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如前所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掌握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两个方面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而这种教学结构的转变则有赖于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即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启发思考,释疑解难,示范朗读,方法引导,总结提高等方面,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主要体现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文本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或者打印材料进行自主与协作学习从而进入文本实现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举例来说,语文教学中文本语境的延伸含义或者内涵非常重要,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多数是靠教师的替代性解读来完成,而在主导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中,文本所蕴含的延伸含义与内涵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在教师所提供的系列的数字化资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支持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协作的方式实现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建构中去。

    (二)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工具并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

    中学语文课堂上主导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得以实现,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正如何克抗教授所提到的在中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过程中,必须要落实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学科知识点相关的文本、图片、照片、动画、视频等);二是要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学科所应用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或者打印材料是实现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重要保障,没有与当前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字化资源,自主与协作学习就无法落实。在中学语文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上,要切合中学语文课程本身的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为直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而服务,因此在选择与设计相应的数字化资源过程中,无论是哪种媒体形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都要围绕当前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展开,具体来说通常包含当前课文的背景性介绍,与当前课文所反映的情感主题密切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与当前课文所涵盖的工具性,如写法特点相一致的文本等。

    如前所述,信息化时代的中学语文课堂需要转变为主导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相应地也必须强调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如何在教学目标分析、内容安排、媒体选择、策略选择以及资源选择上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学习。

    (三)实现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教育创新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经过近几年在中学的探索,我们将其转变为教育教学中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方法与模式,便于语文教师的实施。该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单元梳理、初读理出结构、再读感悟情感、三读学习写法、主题阅读与主题写作,如下图1所示。这几部分的实施均离不开前面所阐述的数字化资源或者打印材料的支持,此外该模式所展示的前四个部分是针对每一篇课文来设计的(一般完成需要两个课时,通常在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部分,第二课时来完成第四部分),在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教学结束之后,会安排大概2-3个课时实施主题阅读与写作。如果有计算机支持的网络教室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与打写,如果不具备网络环境则进行打印材料的阅读与手写。

    该模式的实施也给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两个挑战,而这两个挑战也都是直接针对如何为学生的更好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而展开的。首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再次是推动体会情感与感悟写法的问题提出。

    综上,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或者打印材料进行自主阅读与写作,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参考文献: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教育信息化论坛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胡晓,语文课程该革:反思与建议——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课程教材教法,20062

    • 标签:
    • 中学语文
    • 模式
    • 教师
    • 人文
    • 文本
    • 课堂教学
    • 语文
    • 主体
    • 学生
    • 新理念
    • 信息技术
    • 实现
    • 工具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