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师31团中学 王晶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一书有感
第二师三十一团中学:王晶
在学校的校会上,我们启动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的读书仪式。刚好第二天是周末,休息了一日,便拿起此书,谁知一读便不可收拾,忘记了时间,一口气读完。
当我用心品味这本书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我们教师所面对的是人,而不是一台台冰冷的机器,所以要用“真情”,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这些不都是“真情”的各个点吗?教育需要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的工作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面对孩子就没有了迎接春天的热情,“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谋生的工作,一种‘灌输知识的’劳动,没有用心、用请,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展示给我们的精彩与感动,难以发现那生命的魅力与活力,或许我们自己就给自己的生活划伤了一条横线,没有波澜起伏,没有绿树成荫,更没有路边的鲜花朵朵。“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书里行间都流露着教师作为一个,所应该具有情感,而不是对于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当他们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时,老师的不耐烦,老师的不调查就根据表面现象给孩子所下的结论。书中教育案例的展示,很好的告诉了我们,做一个又智慧的老师,是多么的重要,在理性与感性面前,教师应当播撒的是人性的光辉,是对人格的培养,而不是扼杀。文中处处闪现着的教师的“真情”与“智慧”的交融,“耐心”与“责任”的传承。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各种事物的繁杂,很多教师都是疲于处理班级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不经意间却忽视了“待进生”的一些细小的变化,然而对于这些孩子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是咬着牙,熬着夜,做出了其他孩子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的事情;当我们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心不在焉地听了学生几句话语便不无耐心地打断了孩子稚嫩的话语,你是否看到了孩子那挂在唇角还不曾退下的笑容,那严重或许是包含了委屈的泪水;总是说老师是为了你们好,这是真的,但是我们的方法对吗?我们用心做了吗?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万不要再说教。那些话,学生都背下来了,甚至比老师还会说呢!教师的最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
在我读完此书后,我就有一种感受,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还是欠缺的很多很多,或许是经验不够,或许是教育机智不够,但自己在最后得出了一条结论:我没有用心灵去走进学生,靠近他们,了解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好,但是我真的了解孩子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吗?不,我不了解,没有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又怎么会有我所期待的效果呢?教育的真谛在于:用智慧启发智慧,用真情感动他们,最后带动他们,用心灵感化心灵,做一名怎样的老师,我想,在我心中,我已经有了答案。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
- 标签:
- 智慧
- 学生
- 教师
- 王晶
- 教育
- 用心
- 真情
- 老师
- 第二师31团中学
- 孩子
- 或许是
- 心灵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