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实验简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实验简介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是中央电教馆、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也是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项目。
本项目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双主教学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以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何克抗教授 余胜泉教授
项目核心目标
本项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指向,研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理论、技术、方法、策略,并在试验学校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中小学生教学质量,实现知能并重,全面发展。
项目核心目标
好:学科知识学得好,实验班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比同年级非实验班的学生要好,也好于同等级别学校的非实验班;
快:接受能力快,思维敏捷,学生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学得快,可以提前达到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灵活运用;
多:实验班学生比其它班学生知识面多、宽、广,接受的信息量大,参与课堂的机会多、参与测试的机会多、参与实践解决问题的机会多、学生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
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思维品质、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强,综合能力强,动手与实践能力强、显性的能力和隐性的能力都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体验快乐学习;实验班学生精神面貌与非实验班相比,课堂氛围好,参与性强,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什么是“跨越”?跨越不是拔苗助长,而是要直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减负、素质教育等教育发展中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勇于创新,超越障碍,将教育现代化推进进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
跨越的内涵与聚集
项目发展
跨越式试验的探索始于2000年9月,到目前为止,试验发展经历了理论方法初步建立、理论方法逐渐完善、试验探索日益深入以及试验领域逐步扩展四个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7个试验区,先后共390多所中小学,参与试验的学生达6万多名。本项目2008年在新加坡成功推广,启动了“十分华文”项目。
在国内的项目分布图
在新加坡华文的“十分华文”试验区
在农村地区,本项目核心探索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前提下,大幅提升了农村中小学语文学科能力、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或接近当地城市学校(即优秀学校)的水平。实现教育结果相对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项目已经在北京、河北、广东、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云南等多个省区建立了10个农村教育实验研究基地,以及1个由15所农民工打工子弟学校组成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研究基地。
农村地区的试验区发展
2012年5月,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未来的6年里,将联合在甘肃陇南地区(8县一区)的跨越式教学试验项目,这个地区将有近400所学校大约6万中小学生参与该试验项目;陇南是列入国家扶贫计划重点的秦巴山区甘肃省连片特困区,行政县区包括:成县、宕昌县、康县、两当县、礼县、徽县、西和县、文县、武都区。陇南是5.12大地震中仅次于四川的重灾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
甘肃陇南试验区合作签字仪式
在城市地区,本项目核心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人手一台电脑/平板电脑环境下,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从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寻找突破口,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出发点,通过将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优势,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和学习资源,充分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变革,大面积,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探求信息化给教学效率提高所能带来的最大可能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前沿意识、信息能力、责任心与领导力等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全面发展,促进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未来公民的成长。
城市地区数字化学习环境
项目实施
本项目实施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技术支持,还有扎实的指导工作,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区域性教育改革工作方式推进。
理论、技术、指导服务结合的实施体系
以信息时代的创新教学理论体系指导
本项目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育技术理论。如: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等;
形成了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可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教学软件与资源系统支持
本项目形成了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的平台、资源、案例、培训课程等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常规化,并通过网络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信息化教学支持体系
教学平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
建立“教育开放学院”知识社区,提供学习资源与教学指导
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04-207-283),利用学习元平台,建立了“教育开放学院”知识社区,面向实验学校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共享、知识分享、协作交流、教师培训等专业指导。
“教育开放学院”知识社区
贴近学校实际需求的、有效的教学指导体系
为了保障课题的正常开展和课题的效果,课题组构建了一套管理与支持服务机制,包括课题指导、教学指导、管理评价和区域交流等方面。
建立了有效教学指导体系,实施了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案例的校本教研模式
吴娟博士在与老师们集体备课
马宁博士为课题教师培训
陈玲博士给课题校教师评课
每年召开全国性的研讨会
项目成果
本项目的核心成果是探索出了一套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可大面积推广的理论、技术、模式和方法。通过将技术与教学整合,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了学生的21世纪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能力,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层次应用。该项目通过了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央电教馆等单位组织专家鉴定,都认为这是一项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2009年获得了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进行深入和推广研究,并获得了福特基金会、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赠予亚洲基金会、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等公益机构的资金支持。
课题成果
各界的评价
2008年11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专程听取何克抗教授团队在农村课堂教学实践的科研成果汇报,对此项目工作出高度评价。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专程听取何克抗教授团队工作汇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LOGO语言创始人佩柏特教授在参观试验学习后评论:“试验效果很好,想不到中国在小学有这样深入的试验研究”。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在广州实地考察后说:“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课题,正是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对学科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径做出回答。因此,这确实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创新研究。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本项目鉴定会上说:“跨越式试验项目运用信息技术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我不敢说是否达到了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但确实是罕见的。这项研究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道路”。
原中央电教馆陈志龙馆长在本项目鉴定会上说:“何克抗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实践结果证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确实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考虑要将其成果深化并推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石中英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实施甘肃陇南试验区的签约仪式表示非常赞赏何先生这样一种多年来的行动研究的取向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路径,他认为“谁能够促进实践的改变,谁就是真正的教育学者,谁就是有责任感的教育学者”,是何教授及其团队的工作,改变了几百所学校、几万个孩子、若干个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的面貌,能够使他们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种影响和社会贡献比一个学者发表几十篇论文、出版几部专著的影响和贡献都要大。
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秘书长梁晓燕女士高度赞扬了跨越式给孩子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长,她说从第一次接触到“跨越式”就让她看到了一个想象之外的情景:这样的方法不仅仅使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南方人物周刊、文汇报、羊城晚报、光明日报、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均对此项目以专题的方式深度报道。
-
-
- 标签:
- 学生
- 促进
- 提高
- 北师大
- 教育
- 试验
- 项目
- 信息技术
- 理论
- 跨越式
- 发展
- 知识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